第一百零一章
�有了嫌隙,此事尤老太太自然得知。这会子陡然提起这件事儿,也不过是想借此机会试探试探陈氏的意思。
陈氏当然也明白尤老太太的打算。因此面上丝毫不显,仍旧满面春风的道:“高攀不高攀的,我可不敢想那么多。只是盼着二姐儿三姐儿将来能过的顺心,也还罢了。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咱们家的女儿,自小儿捧在手心里宠着惯了,真要是嫁到高门大户里头,我还怕人家规矩森严,管束的两个姐儿不开心呢。”
一句话未落,尤老太太登时接口道:“那就不嫁给长房嫡子,只嫁给受宠的小儿子。到时候咱们多添些嫁妆,还有她舅舅给撑腰,凭借二姐儿这品格儿容貌,日子哪里就过不好呢。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女儿家说亲事,可得说个靠谱的好人儿。规矩大有规矩大的好处,总比一点儿规矩没有,只肯往那下流走的人强百倍。”
陈氏听了这一番话,不觉默默无语。下意识的看向尤二姐儿。
尤二姐儿也是低垂臻首,默不作声。
一时堂上的气氛便有些尴尬。沉默了好一会子,陈氏方才笑着提起过年之事。因说到大姑娘今年出嫁,倒是头一回家来过年,还得款待姑爷贾珍,少不得要预备好酒好戏,免得叫姑爷笑话。
尤老太太见状,倒也不再多说。顺着陈氏的话提起京中的好戏班子来。此事便算揭过了。
当下暂且不提预备年节戏酒之琐事。只说尤家大姑娘并贾珍是在年初二方才回门。
彼时尤三姐儿正拉着二姐儿宝哥儿在房内玩双陆棋。闻听大姑娘家来,少不得前去迎接。
这厢尤二姐儿、三姐儿和抱着宝哥儿的丫鬟将将到了尤母上房,便见门外的小丫头子引着大姑娘也进来了。
尤三姐儿细细大量一回,但见大姑娘头上挽着海棠髻,插着一支朝阳五凤挂珠钗,两鬓仍插着两支三尾小凤钗,额上带着一根镶珍珠的八字金线细抹额,上身穿着一件儿秋香色金线缠枝暗花对襟长袄,下罩一条大红棉绫裙,肤色红润,双目清亮,朱唇含笑,通身的气派实在叫人乍眼一看,倒像是同陈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
尤老太太打量着大姑娘,又回头瞅了瞅陈氏,忍不住笑道:“瞧瞧这举手投足,说她不是你的亲闺女,都没人信的。”
陈氏闻言,少不得拉着大姑娘的手笑道:“老太太这话错了。这就是我的亲闺女,自然是像我的。”
说罢,又拉着大姑娘给老太太请安,同姐妹们厮见过,压着她坐了。方叫丫鬟献茶。
大姑娘手内捧着茶盏,倒不曾入口,只笑向二姐儿并三姐儿道:“几个月没见,你们连个口信儿也不捎给我。显见的是把我忘了罢?亏得我满心满脑都想着你们两个。”
尤二姐儿、尤三姐儿听了这话,少不得起身赔罪。大姑娘故作不依,只听得两人叫了几百声好姐姐,这才罢了。
这厢二姐儿三姐儿好容易哄好了大姑娘,只听得她道:“如今你们也都大了,总不好呆在家里头不出门。等过了年,我同各家诰命往来赴宴,你们两个也跟着我罢。多认识一些人,多积攒些人脉,将来都有好处的。”
这是大姑娘的一番好意,尤二姐儿尤三姐儿自然道谢不已。
四姑娘闻听此言,虽然知道大姑娘对她的观感并不好。可是这会子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少不得也含羞带耻,开口说道:“这些时日托太太的福,我也能读书识字,学些体统规矩的。方知道从前所作所为,有诸多不妥之处。还请老太太太太三
陈氏当然也明白尤老太太的打算。因此面上丝毫不显,仍旧满面春风的道:“高攀不高攀的,我可不敢想那么多。只是盼着二姐儿三姐儿将来能过的顺心,也还罢了。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咱们家的女儿,自小儿捧在手心里宠着惯了,真要是嫁到高门大户里头,我还怕人家规矩森严,管束的两个姐儿不开心呢。”
一句话未落,尤老太太登时接口道:“那就不嫁给长房嫡子,只嫁给受宠的小儿子。到时候咱们多添些嫁妆,还有她舅舅给撑腰,凭借二姐儿这品格儿容貌,日子哪里就过不好呢。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女儿家说亲事,可得说个靠谱的好人儿。规矩大有规矩大的好处,总比一点儿规矩没有,只肯往那下流走的人强百倍。”
陈氏听了这一番话,不觉默默无语。下意识的看向尤二姐儿。
尤二姐儿也是低垂臻首,默不作声。
一时堂上的气氛便有些尴尬。沉默了好一会子,陈氏方才笑着提起过年之事。因说到大姑娘今年出嫁,倒是头一回家来过年,还得款待姑爷贾珍,少不得要预备好酒好戏,免得叫姑爷笑话。
尤老太太见状,倒也不再多说。顺着陈氏的话提起京中的好戏班子来。此事便算揭过了。
当下暂且不提预备年节戏酒之琐事。只说尤家大姑娘并贾珍是在年初二方才回门。
彼时尤三姐儿正拉着二姐儿宝哥儿在房内玩双陆棋。闻听大姑娘家来,少不得前去迎接。
这厢尤二姐儿、三姐儿和抱着宝哥儿的丫鬟将将到了尤母上房,便见门外的小丫头子引着大姑娘也进来了。
尤三姐儿细细大量一回,但见大姑娘头上挽着海棠髻,插着一支朝阳五凤挂珠钗,两鬓仍插着两支三尾小凤钗,额上带着一根镶珍珠的八字金线细抹额,上身穿着一件儿秋香色金线缠枝暗花对襟长袄,下罩一条大红棉绫裙,肤色红润,双目清亮,朱唇含笑,通身的气派实在叫人乍眼一看,倒像是同陈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
尤老太太打量着大姑娘,又回头瞅了瞅陈氏,忍不住笑道:“瞧瞧这举手投足,说她不是你的亲闺女,都没人信的。”
陈氏闻言,少不得拉着大姑娘的手笑道:“老太太这话错了。这就是我的亲闺女,自然是像我的。”
说罢,又拉着大姑娘给老太太请安,同姐妹们厮见过,压着她坐了。方叫丫鬟献茶。
大姑娘手内捧着茶盏,倒不曾入口,只笑向二姐儿并三姐儿道:“几个月没见,你们连个口信儿也不捎给我。显见的是把我忘了罢?亏得我满心满脑都想着你们两个。”
尤二姐儿、尤三姐儿听了这话,少不得起身赔罪。大姑娘故作不依,只听得两人叫了几百声好姐姐,这才罢了。
这厢二姐儿三姐儿好容易哄好了大姑娘,只听得她道:“如今你们也都大了,总不好呆在家里头不出门。等过了年,我同各家诰命往来赴宴,你们两个也跟着我罢。多认识一些人,多积攒些人脉,将来都有好处的。”
这是大姑娘的一番好意,尤二姐儿尤三姐儿自然道谢不已。
四姑娘闻听此言,虽然知道大姑娘对她的观感并不好。可是这会子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少不得也含羞带耻,开口说道:“这些时日托太太的福,我也能读书识字,学些体统规矩的。方知道从前所作所为,有诸多不妥之处。还请老太太太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