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关……
“你是说开海禁,重建市舶司?”太子殿下闻听陈珪之谏言,不觉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问道。
陈珪耐心说道:“启禀太子,是开海禁,不是重建市舶司。”
太子殿下恍惚了一下,旋即狐疑问道:“这重建市舶司跟开海禁难道不是一回事儿么?”
陈珪便笑言道:“启禀太子,微臣与裕泰商行的东家有旧,因而有幸在裕泰海商的船队上投些银子,吃些红利。这件事情,想必太子殿下也是知道的。”
太子点了点头,陈珪乃是他的得意心腹。况且他们君臣之间也算是因为这件事情结识的。个中缘由他自然知道。
陈珪见状,继续说道:“微臣因着这一分股,每年分的红利多达十余万两。而这十余万两银子,对于商队往来一趟的收益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可见这海商的获利颇丰。如今国库空虚,朝廷艰难。倘若想在穷苦百姓上捞银子,既捞不着多少,名声还不好听。莫不如把眼光放远一些,去挣那些海外番夷的银子。”
陈珪顿了顿,眼见太子殿下捧着茶盏若有所思,又说道:“海外番夷仰慕我朝甚久,因而我朝所产的丝绸、瓷器、绫罗、盐茶等物,在番夷之地广受欢迎。而番夷之地所产的香料和各色西洋机括,在我朝也颇受追捧。太子殿下英明睿智,自然也是知道其中利润的……既然是这样,与其看着他们挣银子上孝敬,莫如朝廷也成立个商队,自己挣银子丰腴国库,岂不更好?”
太子殿下用茶盖儿轻轻磨着茶盏,沉吟了半日,方才说道:“所以你方才建议开海禁,就是为同番夷属国通商?”
“不错。”陈珪点了点头,仿佛看穿了太子殿下的想法一般,继续说道:“海上贸易利润巨大,只要成功往复一次,便是一本万利。到时候圣人见了这些好处,自然会知道为什么那些个功勋显贵明知朝廷有海禁,却仍然在暗地里支持海商同番夷做生意。眼见着大笔的银子就在眼皮子底下淌水儿似的溜走,圣人英明神武,自然会想到前朝开市舶司,征市舶税之事。又何须我等提醒?”
太子殿下闻言莞尔,少不得指着陈珪笑道:“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想得罪人么。”
陈珪也跟着赔笑道:“正所谓兴利除弊。微臣人微言轻,自然只想着如何向殿下尽忠,为朝廷效力,还不能给殿下惹麻烦。所以也只能做些兴利的小事儿。至于除弊的大事儿……还是交给旁人罢。”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越发喜欢,口内却说道:“谁说兴利是小事儿,除弊是大事儿。在孤看来,不拘兴利还是除弊,只要真心想着朝廷想着百姓,那就都是大事儿。可不要学那些个腐儒酸丁,每日在朝上只会吵得人头疼,开口忠孝,闭口贤德,真要他们拿主意了,却丁点儿法子都想不出来才是。”
陈珪闻言,自然知道太子殿下言有所指。只是他为人谨慎,向来不爱说人是非。闻听此话,也不过是笑了笑,并未答言。
太子殿下同陈珪在私下相处,自在的惯了,偶尔便会口不择言。这会子想也知道不妥,不觉笑了笑,也不再多说。
一时陈珪躬身告退,出宫返家。只见陈老太爷陈老太太、冯氏、陈桡、陈婉并二姐儿都在堂上坐着闲话儿。唯独不见尤三姐儿。不免笑着问道:“三姐儿怎么不见?”
众人还未来得及开口,只听陈老太太便笑骂道:“快不要提这个野丫头了。打从你认了她做什么远房侄子,这丫头就跟疯了似的,见天儿的穿个小子模样儿的往外头跑。回来时就躲在房中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又算计着什么。�
“你是说开海禁,重建市舶司?”太子殿下闻听陈珪之谏言,不觉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问道。
陈珪耐心说道:“启禀太子,是开海禁,不是重建市舶司。”
太子殿下恍惚了一下,旋即狐疑问道:“这重建市舶司跟开海禁难道不是一回事儿么?”
陈珪便笑言道:“启禀太子,微臣与裕泰商行的东家有旧,因而有幸在裕泰海商的船队上投些银子,吃些红利。这件事情,想必太子殿下也是知道的。”
太子点了点头,陈珪乃是他的得意心腹。况且他们君臣之间也算是因为这件事情结识的。个中缘由他自然知道。
陈珪见状,继续说道:“微臣因着这一分股,每年分的红利多达十余万两。而这十余万两银子,对于商队往来一趟的收益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可见这海商的获利颇丰。如今国库空虚,朝廷艰难。倘若想在穷苦百姓上捞银子,既捞不着多少,名声还不好听。莫不如把眼光放远一些,去挣那些海外番夷的银子。”
陈珪顿了顿,眼见太子殿下捧着茶盏若有所思,又说道:“海外番夷仰慕我朝甚久,因而我朝所产的丝绸、瓷器、绫罗、盐茶等物,在番夷之地广受欢迎。而番夷之地所产的香料和各色西洋机括,在我朝也颇受追捧。太子殿下英明睿智,自然也是知道其中利润的……既然是这样,与其看着他们挣银子上孝敬,莫如朝廷也成立个商队,自己挣银子丰腴国库,岂不更好?”
太子殿下用茶盖儿轻轻磨着茶盏,沉吟了半日,方才说道:“所以你方才建议开海禁,就是为同番夷属国通商?”
“不错。”陈珪点了点头,仿佛看穿了太子殿下的想法一般,继续说道:“海上贸易利润巨大,只要成功往复一次,便是一本万利。到时候圣人见了这些好处,自然会知道为什么那些个功勋显贵明知朝廷有海禁,却仍然在暗地里支持海商同番夷做生意。眼见着大笔的银子就在眼皮子底下淌水儿似的溜走,圣人英明神武,自然会想到前朝开市舶司,征市舶税之事。又何须我等提醒?”
太子殿下闻言莞尔,少不得指着陈珪笑道:“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想得罪人么。”
陈珪也跟着赔笑道:“正所谓兴利除弊。微臣人微言轻,自然只想着如何向殿下尽忠,为朝廷效力,还不能给殿下惹麻烦。所以也只能做些兴利的小事儿。至于除弊的大事儿……还是交给旁人罢。”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越发喜欢,口内却说道:“谁说兴利是小事儿,除弊是大事儿。在孤看来,不拘兴利还是除弊,只要真心想着朝廷想着百姓,那就都是大事儿。可不要学那些个腐儒酸丁,每日在朝上只会吵得人头疼,开口忠孝,闭口贤德,真要他们拿主意了,却丁点儿法子都想不出来才是。”
陈珪闻言,自然知道太子殿下言有所指。只是他为人谨慎,向来不爱说人是非。闻听此话,也不过是笑了笑,并未答言。
太子殿下同陈珪在私下相处,自在的惯了,偶尔便会口不择言。这会子想也知道不妥,不觉笑了笑,也不再多说。
一时陈珪躬身告退,出宫返家。只见陈老太爷陈老太太、冯氏、陈桡、陈婉并二姐儿都在堂上坐着闲话儿。唯独不见尤三姐儿。不免笑着问道:“三姐儿怎么不见?”
众人还未来得及开口,只听陈老太太便笑骂道:“快不要提这个野丫头了。打从你认了她做什么远房侄子,这丫头就跟疯了似的,见天儿的穿个小子模样儿的往外头跑。回来时就躲在房中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又算计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