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钱荒
�就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施行铜币与布帛并行货币制度的唐代,可是没有钱荒这一劫的,现在怎么有了呢?

  这个事儿吧,应该从十年前说起。

  十年前,吴宁骚包地给武则天上了一箱子《醒世方》,从而开起了唐周时代的商业之门。

  解除宵禁,废止坊市,不限制人口流通,等于是彻底放开了武周朝的商业束缚。

  商业的发达,就意味着货币流通总量的增大。可是,反观唐周时期的铸币量,根本就跟不上商业发展的节奏。

  从开唐之初开始,一直到武则天,甚至包括后来,一直到大唐灭亡,唐朝每年的铸币量长期保持在十几万贯的水平,最多的年份也就三十万贯左右。

  这个铸币水平是非常之低的,是北宋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吴宁的到来,使得北宋的商业规模,提前了三百年落子大唐。

  可是,大唐的铸币量又远低于北宋,所以,钱荒必然会在大唐横行,而且也一定比北宋来的更猛烈。

  但是,钱荒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朝廷应该有反应的空间。

  可是,为什么突然就来了呢?

  这,还是因为吴宁。

  好吧,吴老九在这次大荒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长安城改造。

  吴宁任长安城造的时候,一场公地拍卖,把长安富户,外加天下客商的钱,差点没榨干了。

  二千五百多万贯啊!

  这其中,他用了一千万贯改造长安城。这算是花出去了,可还有一千五百万被武则天扣下了。

  其二,鼓动武老太太打吐蕃。

  为了吐蕃之战,武则天准备了三千万贯的军饷。

  可是,吐蕃之战到现在还没打完。

  没打完,意味着军饷还没发出去,这三千多万贯就在朝廷手里攥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周朝相当一部分的流通货币,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朝廷回流了。而且,短期之内还发不出去,无法参与货币流通。

  这使得本就有钱荒趋势的大周商业急速缺少铜钱,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这是致命的!

  等到吴宁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铜钱的极速减少,必然的结果就是货物的贬值。粮食、丝布等基础物资,不但因钱少而卖不出去,卖出去也是极贱。

  农民先遭殃,然后就是中层商户。

  因为物价一天一个价,今天十文收米,明天就只能卖九文。

  本来就没多少钱,收了再卖还赔钱,你就说,谁还敢再行商贸?

  而有钱的呢?则是发现了一个更加赚钱的买卖——屯积铜。

  钱荒中,唯一在上涨的,就是铜价。

  大伙发现,做买卖,还不如直接囤积铜钱来得更赚钱。

  于是,进一步加剧了钱荒之势。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