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局势(下)
  至于另两位诸侯王,辽王远在东北的云州。那里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但矿藏丰富,还有巨量的药材、皮毛、木材、牛羊牲畜等资源,倒是一点也不穷困,还能以此供养十万精锐的骑兵。辽王与周边异族的关系处得也不错,如有需要,他可以以雇佣的方式短时间内召集数以万计的异族战士为他作战,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最后一位肃王则在更远的西疆新州,那是一个面积更加辽阔的州府,人口倒是不多,中土天朝人与一些西疆的异族混居于此。并且那里是西方沙漠帝国商队东来的必经之地,商贸同样发达。而且治下的各族百姓都是生性彪悍,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朝廷历来对此感到头疼。此外,肃王还与巴州的御神宗交往密切,并结成了同盟,守望相助,这进一步巩固了肃王对新州的统治地位。

  御神宗是四大派之一,是一个纯粹的法术门派,此派最著名的就是驯兽、傀儡和符兵。巴州是一个穷山恶水之地,百姓贫穷困顿,尽管当地有不少利于法术修炼的天材地宝,可总体实力太弱,不足以抵挡朝廷的大军,便与相邻的肃王走到了一起。

  另外的三大派相对独立自闭,除了彼此间联系紧密,很少与其他势力合作。他们没有诸侯王的野心,也不想造反,纯粹是为了自保而已。

  自圣武天朝以下,传统宗门与朝廷学府制度的冲突从来没有间断过。历朝历代断断续续的推广学府制度,收编改制中土的各类派别宗门,逐渐演化为朝廷掌控的府学,取代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宗派时代。时至今日,只剩下四大派仅存于世,其他的法术或武学门派,要么归顺朝廷,要么销声匿迹,要么传承断绝,再也不成气候。

  四大派之所以能维持至今,究其原因首先便是地理位置。御神宗远在西疆巴州的群山峻岭之中,另三个门派,崇玄道在北,东漓剑派在东南,浮罗宗紧靠着百万蛮荒大山,可谓是天南地北,各在一方。也正因为他们都处在偏远边疆之地,又将根深深地扎入这些地方,深得当地人的拥护,才能在历史上几次大的改制风潮中幸存下来。

  其次四大派都善于隐忍,且把握时机的能力极为精到。朝廷势大的时候他们就装孙子,决不和你硬碰硬,甚至有几次他们都被逼的关闭山门,或是转入暗处,可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又会趁势而起,迅速恢复实力,就如荒原中的野草一样,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韧性。

  就拿百年前的大荣王朝来说,如果没有大破碎时期朝廷损失惨重,四大派抓住机会巩固地方,组建强大的军队,逼使朝廷公开承认他们的存在,并允许他们指定门下弟子出任地方上的官吏,形成一套自治制度,维护自身的利益。又与其他几方势力数次联合起来压制朝廷,迫使朝廷不敢随意用兵,错过了好几次各个击破的良机,这才有了四大派传承的延续。而现在,他们的生存空间再一次受到了威胁,很可能会与三大诸侯王一同出兵,阻碍朝廷此次北征。如果那样的话,战火将在中土周边地区同时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分出生死为止,铁恒估计战乱会持续好几年。

  朝廷准备北征的消息既然公孙变他们都能知道,便不再是什么秘密。开学的第二日,就在民间传开了,战争的阴云也开始笼罩在神州大地之上。为了增强各支天御卫的威慑力,朝廷又下令各州郡兵抽调一部分配合天御卫行动。同时允许各州守备将军募兵,扩军备战。

  这些对于铁恒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开学后几乎没有好好的上过一天课。一方面是学府内大量老师都在那片秽土中搜刮宝贝,有些课程无法展开。另一方面,随着富州开始招募新兵,组建新的军旅,刺史府和守备将军府给法道学院下发了大量的委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给兵器盔甲附灵,以此来增强锋锐度和坚固性。当然,这些附灵武装不是给普通兵丁使用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