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巫人的行动
够功到洛城城下来……这是卧榻之侧啊!”

  “我也想着这回事,甚至想过迁都回江左去……”范贞试探问着。江左才是他的基本盘。

  范易默然,江左只是偏安一隅的格局。

  “要不然迁都楚郡……”范贞说了一半儿,就自家把这想法给否决了!

  楚郡虽然好,为南北之咽喉,居中控扼四方。然而却是在上游。

  另外一个世界,三国时候,东吴为了定都之地很是起了一番争论。最后还是一句话,决定了都城在建业。

  那就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后世鼎鼎大名的武昌鱼,最初就是用这般恶名来成名的。

  不过和武昌鱼的关系不大,关键是武昌在上游。建业在下游。

  这般时代,大规模运输,靠的都是水运。都城若是在上游,货运就困难,下游物资要逆流而上,运往都城。

  但是反过来,若是在下游的话。那么上游物资就很容易的顺流而下……

  “若是暂时驻跸楚郡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是龙兴之地……”范易考虑着。

  范贞最初被大虞朝廷封为楚郡公,因此才说是龙兴之地。

  在范易看来,不论是郢昌还是楚郡,都不是立都城的好地方,既然是暂时的么,那就没有关系了。洛城日后是前线所在,确实不太适合作为都城存在。

  在范易看起来,自古立都,在南方的都是偏安之局。只有在北方立都控扼中原,方才是长治久安之局。朱元璋在南京立都,本就无甚远见……

  这南方被否定之后,适合立都的地方,一个是在咸安。不过那地方已经被西灵人占据。

  就算是夺回灵秦二州,那地方也是联通塞外,对于西边防备来说,是无险可守。日后就要重蹈洛城覆辙,成为战争前线。

  另外一个么,却就是燕州。范易其实有心在燕州,建立一座新的都城。

  不过,现在燕州还没有彻底平定局势,并不太适合,立刻动手。

  不过,范易私下之中,已经认定了燕州了。秦州虽然更加形胜险峻,但是格局太小,八百里平原,不足以负担太多人口。

  而一个大一统的帝国都城,人口往往都是在百万以上……

  因此另外一个世界,大唐早期的皇帝都还有一个外号,叫做乞食天子……大约是酸溜溜的山东人(华山以东)起的。就是长安遇到歉收,粮食不足用。就带着公卿百官跑到洛阳去办公,来缓解粮食压力。

  毕竟从洛阳再向地势更高的长安输送货物。也就不容易。

  而燕州方向,找着一个靠河靠海之处,凭着河运和海运,就足够支撑起庞大的都城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北方黑帝!

  这些考量隐瞒了一些,其他和范贞说了,让范贞更加愕然:“在燕州立都?”

  这方世界,还没有在燕州立都的传统啊!

  “此事日后慢慢再议,先不急。”范易笑着:“来年之时。再动兵不迟!”

  两人又商议着动兵的事情,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提前两三个月准备,时间甚至还有些仓促。

  然而,让范易没有想到的却是,他还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