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鼓 + 沃若(全)
br />
  她问过母亲这名的来历。母亲说,当年她出生时,还是康叔的卫伯正随武王攻入朝歌,回来之后,便给她取名沫。是这样……沫不由感慨,自己与卫国的际遇倒是很奇妙的,君父给自己取名时又何曾想到,不出几年,他又恰恰给封到了卫国……“文王之孙,武王之侄,除了王姬,天下又有几人及得吾女?”母亲常常看着她,骄傲地说。

  沫心里也这么觉得,而且事实也证明,天下人的确跟她们想得一样。从十岁起,便开始有人向卫伯打听沫的婚事,随着年龄一岁一岁地增长,问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今年她已满十四,镐京的家宅更是日日有诸侯贵族的媒人登门。

  这般情景,女子自然是喜悦自豪的,沫也不例外。可她看着那些人,又想,自己的夫君大抵身份不凡,一世的幸福可就是这般?

  她常常觉得茫然,自己将来的生活该是什么样?

  冬去春来,沫随君父返回了宗周。

  三月已至,人人为上巳日准备节庆,贵族们的游猎也一场接一场地开始了。自从沫回到镐京,身边的年轻女子也无不在谈论游苑。

  “……宋、申也为公子遣了媒人来,可沫总说不喜。”太后宫的堂上,卫伯夫人与太后低语道,眼睛向沫瞅来,不掩笑意。

  卫伯与武王是兄弟,卫伯夫人也与邑姜太后交情甚好,新年归来,头一件事便是去王宫里看她。

  声音虽低,却听得清楚。沫坐在席上,只觉尴尬无比,心中嗔怪母亲多舌。

  太后亦含笑,道:“也难怪沫,未及笄之女,选夫婿可须慎重。”她问卫伯夫人:“不知如今卫伯可有合意人选?”

  夫人摇头:“国君也总说不急。”她叹了口气,看看太后,似惋惜不已:“我见师尚父的公孙倒是个个出色,只可惜人人已有家室。”

  太后笑出声来,道:“那些小儿不过好征伐田猎罢了,若有,卫伯还须舍得沫远嫁。”

  夫人笑而不语。

  这时,一位王姬走了进来,向太后与夫人见礼,笑盈盈地说众贵女和沫约好了去苑中游玩。

  太后微笑,让她们下去。沫如释重负,起身告退。

  早春的庭中绿意盎然,阳光也格外的好。步履轻快地出到宫门时,沫抬头望见道旁的老桑已是枝叶繁茂,层叠的桑叶中,压着串串紫红的桑果。

  “如今仲春方过,这桑果竟就熟了。”沫惊讶地说。

  王姬回头,看看那老桑,笑笑:“今年回暖甚早,稍后我等还要回来品桑果。”

  沫颔首,随她往苑中走去。

  宫中的林苑里已是芳草缤纷,来游苑的人不少,贵女们银铃般的笑声阵阵传来,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

  王姬去找众姊妹了,沫则走到贵女中间,不少人与她见礼,纷纷让出茵席。沫微笑地还礼,在一旁静静坐下。

  贵女们正在说着昨日的春狩,话题聊到了青年男子们身上。

  “自然是叔虞好看。”一名贵女肯定地说。

  “他是王子你自然说他好,”旁边一人却不以为然:“依我所见,最英武的当数王孙岌。”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不少人赞成的声音……

  叔虞和王孙岌都是沫的同宗兄弟。她听着贵女们的话,心中一丝兴趣也没有,闲闲地抚弄着手中刚折的一段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