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说服虞允文
sp;要知道,虞允文虽然没有出仕为官,但也十分关心前线战事,对于朝中之事也颇有些了解,自然知道岳云所说不虚。而他也的确对于秦桧的投降政策大为不满。只是,岳云画的这个饼也太大了点——等朝中主战派重掌大权,再打到金国的黄龙府去……那不知何年何月之事了。
岳云这时也猜出了虞允文心中所想,他摆了摆手,淡淡道:“我知先生所想,刚才在下的一番话实在有些大言不惭。岳云在此可以立誓:虽然不能马上做到,但会尽力去做!而且先生想必也看出,岳云并不是一个顽固保守,不知变通之人。如果岳云一旦有机会发点小财,或者探寻到从金国购买人参的渠道,定当为令尊优先采购!”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虞允文也不禁动容了。岳云虽然自己的官不大,但他的父亲岳飞可是太子太保、兵马都元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现在又攻占了河南大部地区,手掌兵权,位高权重。眼下虽然正遭官家和秦桧的忌惮,但只要金人的威胁还在,料来官家也不敢对其下手。且岳飞一心收复中原的主张也深得自己认同。岳云对自己又这么看重,有他的帮忙,想来自己父亲治病也会方便许多。
“何况允文,难道你就希望自己的一身才华从此埋没吗?治病和出仕其实并不矛盾,家父虽然经常征战在外,但家祖父却依然在鄂州受到家人和丫环的很好照料。也从没任何人说家父就不孝。而且照顾一位老人家,一群人总比一个人好吧?”岳云颇有些激动地说道:“允文,我可是真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大家一起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岂能窝在家中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虞允文听后,也不禁脸露惭色,他发现,自己那颗以为已经泯灭的争心又开始复苏了。
事实上,他和所有的有才之人一样,那颗一展抱负,在世间展示才华的心从来就没有泯灭过。只是因为他老父亲一直重病在身,他又深受宋朝时那崎形的“孝道”理论影响,才渐渐磨灭了他的争心。而刚才岳云的一番话,却是完完全全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甚至让他感觉,无论是为了“尽孝”还是只为“自我”,跟随岳云一起同进同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虞允文的脸色一变再变,好半晌后才终于说道:“岳公子,允文相信你!”
“太好了!”岳云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当下紧握他的双手说道:“允文之才,实乃当世孔明,云得你相助,当真如虎添翼,相信咱们齐心协力,定可以将金人赶出中原,还我汉人的大好江山!”
虞允文听罢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岳公子,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允文何德何能,敢和孔明先生比?”
“比得!绝对比得!”岳云诚恳地说道:“我岳家军中猛将不少,但头脑清醒,看得清当前形势的还真没几个。不是我对家父不敬,家父现在还真的没看出,朝廷为了和金人讲和,再屈辱的条件都肯答应。眼下他想维护中原百姓,但朝廷却又坚持要他撤兵,他正为此焦虑呢。”
说罢,岳云便将他想出的那个“群体性上访计划”给虞允文说了一遍。然后继续道:“由于时间仓促,我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人商议,就草草行事了。允文你帮我合计一下,看这计策有无漏洞?”
虞允文听闻之后,面露惊色,颇为心服地说道:“公子之计,实让允文佩服,就算允文也难想出此等妙计。允文预料,朝廷十有**会在继续延期撤军和令岳元帅就地驻扎两项决策之中二选一。只是这上访一事,朝廷必生疑心,虽说表面系百姓自发而行,但依秦桧之老谋深算,定然可猜到背后有人推动。而一同上访之士绅不下三百余人,其中又有近百人见过公子出现,要推断出是公子在幕后操纵并非难事。允文估计,秦桧吃了这一次亏�
岳云这时也猜出了虞允文心中所想,他摆了摆手,淡淡道:“我知先生所想,刚才在下的一番话实在有些大言不惭。岳云在此可以立誓:虽然不能马上做到,但会尽力去做!而且先生想必也看出,岳云并不是一个顽固保守,不知变通之人。如果岳云一旦有机会发点小财,或者探寻到从金国购买人参的渠道,定当为令尊优先采购!”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虞允文也不禁动容了。岳云虽然自己的官不大,但他的父亲岳飞可是太子太保、兵马都元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现在又攻占了河南大部地区,手掌兵权,位高权重。眼下虽然正遭官家和秦桧的忌惮,但只要金人的威胁还在,料来官家也不敢对其下手。且岳飞一心收复中原的主张也深得自己认同。岳云对自己又这么看重,有他的帮忙,想来自己父亲治病也会方便许多。
“何况允文,难道你就希望自己的一身才华从此埋没吗?治病和出仕其实并不矛盾,家父虽然经常征战在外,但家祖父却依然在鄂州受到家人和丫环的很好照料。也从没任何人说家父就不孝。而且照顾一位老人家,一群人总比一个人好吧?”岳云颇有些激动地说道:“允文,我可是真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大家一起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岂能窝在家中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虞允文听后,也不禁脸露惭色,他发现,自己那颗以为已经泯灭的争心又开始复苏了。
事实上,他和所有的有才之人一样,那颗一展抱负,在世间展示才华的心从来就没有泯灭过。只是因为他老父亲一直重病在身,他又深受宋朝时那崎形的“孝道”理论影响,才渐渐磨灭了他的争心。而刚才岳云的一番话,却是完完全全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甚至让他感觉,无论是为了“尽孝”还是只为“自我”,跟随岳云一起同进同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虞允文的脸色一变再变,好半晌后才终于说道:“岳公子,允文相信你!”
“太好了!”岳云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当下紧握他的双手说道:“允文之才,实乃当世孔明,云得你相助,当真如虎添翼,相信咱们齐心协力,定可以将金人赶出中原,还我汉人的大好江山!”
虞允文听罢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岳公子,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允文何德何能,敢和孔明先生比?”
“比得!绝对比得!”岳云诚恳地说道:“我岳家军中猛将不少,但头脑清醒,看得清当前形势的还真没几个。不是我对家父不敬,家父现在还真的没看出,朝廷为了和金人讲和,再屈辱的条件都肯答应。眼下他想维护中原百姓,但朝廷却又坚持要他撤兵,他正为此焦虑呢。”
说罢,岳云便将他想出的那个“群体性上访计划”给虞允文说了一遍。然后继续道:“由于时间仓促,我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人商议,就草草行事了。允文你帮我合计一下,看这计策有无漏洞?”
虞允文听闻之后,面露惊色,颇为心服地说道:“公子之计,实让允文佩服,就算允文也难想出此等妙计。允文预料,朝廷十有**会在继续延期撤军和令岳元帅就地驻扎两项决策之中二选一。只是这上访一事,朝廷必生疑心,虽说表面系百姓自发而行,但依秦桧之老谋深算,定然可猜到背后有人推动。而一同上访之士绅不下三百余人,其中又有近百人见过公子出现,要推断出是公子在幕后操纵并非难事。允文估计,秦桧吃了这一次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