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署总旗的野望
李啸也明白这一点,他现在所招的战兵,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最多只能成为一种辅助力量。
李啸叫过来刘一显等人,详细地把自已的招兵计划告诉他们。
每个人听完李啸的话,脸上的忧色反而更深了。
“各位兄弟,李啸现在,只能依靠各位兄弟的大力扶持与帮忙,各位有什么意见或不解,请尽管向李啸提出来,也好让李某集思广益少走弯路。”李啸诚恳地向他们说道。
“李总旗,你准备从哪里去招战兵?”首先发问的是刘一显。
刘一显这个称呼让李啸一时很不习惯,但他明白,自已没有必要去纠正他,官衔带来的威严,常常能让上行下达的工作更加有效进行。
李啸告诉他,自已前段时间去莒南县十方镇时,看到当地有大量流民,他决定先在那里招一批人。
刘一显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为什么要招流民呢,就在附近村庄招募兵勇不是更好吗?”
李啸苦笑着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已银子紧缺,他明白告诉刘一显,他现在手头仅有这530多两银子,武器、盔甲、粮食等等,都要花钱,实在是有不敷使用之嫌。如果还要另花钱招兵,不单要给他们提供每日生活所需米粮,另要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发的月钱军饷,自已这点银子只怕是实在无能为力。而招募流民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只给饭吃,不用花招兵的钱,也不用给军饷,这样可以节约相当大的一笔银钱。
刘一显又道:“但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如果要让他们安心当战兵,势必要让其全家来投,这样一来,需要的粮食也不少啊。”
李啸叹了口气,慢慢说道:“我算过,即便如此,就算多吃点粮食,也比花银子招兵强。那些战兵家属,可以暂时仅给稀粥或野菜糊糊活命即可,这却也比他们流落街头要强得多。另外,这次我们招的战兵数量有限,我们可以先好好选些家口不多的,也可以有效节约粮食。”
李啸心下算了一笔细帐,在缺少荤食的条件下,一个战兵每天最少要吃斤半米粮,这样一斗米粮约可吃6天多,按一石有十斗米来换算,可以吃60天。那么二十来个战兵,按一个多月剿匪时间限定,则需要20多石米粮。如果按每名战兵另有两名家属的情况来计算,则共有60至70名家属要养活。在保证他们能活命的条件下,每名家属一天的米粮份量算为一名战兵的三分之一,那么他们也至少需要20多石米粮。那么战兵与家属总共所需米粮计要50石。,要购买的粮食总价就为275两银子。
他的话语刚落,一旁的常正搭话过来:“李总旗,这些流民若招来,你打算让他们住哪呢?”
李啸目光深沉地望向刘一显:“李某认为,可先在我牛蹄墩濠沟外侧划定一处,让流民搭草栅居住,这样既便于管理,若有敌情,也可以让他们迅速撤入墩台来。此事,还望刘甲长通融。”
刘一显笑道:“李总旗发话,在下于情于理都会全力配合的。”
李啸向他感激地一笑:“多谢刘叔。”
常正想了想,说道:“李总旗,我在想,要不咱们给这些战兵只发最基本的武器就行了,盔甲什么也别配了,这样可以节约好大一笔钱呢。”
常正的话戳中了李啸心中的酸楚。李啸明白,自已招募的这些战兵,如果说,身上所着的盔甲还能将就,但十来名盾兵的大盾花费则是无论如何也节省不了的。
李啸心中理想的大盾,是古代罗马士兵的那种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