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打破僵局
千架f-22a与f-22j,以及两千多架f-35系列战斗机,美日联军的机群规模超过了四千架,而中国空军只有一千多架战斗机,而且真正具备制空作战能力的j-20只有八百架。经过第一天的消耗,也就只剩下了七百来架。因为与中央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所以北方战区能不能获得更多的j-20还是个问题。就算能够得到补充,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与之相比,美日联军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虽然美国空军在二零一四年的第四季度就不再采购f-22a,而最新式的f-22b要到二零一五年第一季度末才能量产,但是日本空军从美国采购的f-22j、以及按照许可证生产的f-22aj(日本自行生产的f-22aj是在f-22a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而f-22j是美国在f-22a基础上简化之后出口给日本的,所以f-22aj要稍微先进一些,主要就是配备了由日本研制生产的电子设备)都在按计划生产,每月产量都在一百架以上。

  由此可见,双方空中力量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

  对此,帕特里奇也是心知肚明。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利用b集团军强攻北京打掉中国空军的锐气,南面的进攻就好打得多了。

  事实上,到了二十二日夜间,中国空军就降低了出动强度。

  虽然在当天晚上,中国空军只是取消对地打击行动,仍然在制空作战上投入了足够多的作战力量,而这主要是美日联军正在增强防空力量,特别是日军的野战防空系统对低空进入的战斗机构成了巨大威胁。与之相比,中国空军的对地打击行动,并没有对正在推进的美日联军地面部队产生多大影响。但是这一变化,已经证明了帕特里奇的判断,即中国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并不是很突出,经过初期的高强度战斗之后,在后面的战斗中,中国空军就很难有过人表现。

  当然,美日联军的地面部队也确实没有过人表现。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时,b集团军的三路进攻部队仅仅在山区里推进了不到五公里,而这个速度甚至比不上在赤山会战初期攻打承德时的进攻行动。

  到了二十三日,帕特里奇才考虑让部署在南面的作战部队发起进攻。

  只不过,这一天上午,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发生在战场之外。

  当天上午,澳大利亚当局正式对外宣布,应美国与日本邀请,根据美日澳共同安全条约出兵东北。

  消息刚一公开,就在国际社会上掀起了悍然大波。

  要知道,澳大利亚不但是除台湾之外的第六个参战国,还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不在东亚地区的参战国。虽然按照澳大利亚当局的声明,澳大利亚只派遣两艘护卫舰、四架预警机与八架加油机,参加反潜巡逻、空中巡逻与支援等辅助行动,并不参与作战行动,也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参与地面战争,但是澳大利亚此举,等于打破了国际社会的僵局,为其他国家派兵参战提供了理由。

  澳大利亚此举,也多半与美国有关。

  在美国正式向中国宣战,并且宣布承认台湾当局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时,美国就在游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众多盟国,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没有任何一个盟国愿意卷入这场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更不愿意为了美国,与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结仇。

  美国能在澳大利亚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还是澳大利亚遇到了麻烦。

  虽然作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受到本国人口数量限制,澳大利亚的经济体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