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举步维艰
/>
  当时,在攻打双港镇的美日联军中,就有一个日军二线师有一个装备了04式主战坦克的装甲营。

  可惜的是,这个营的规模太小了,只有不到二十辆主战坦克。

  毫无疑问,在双港镇这个规模较大的战场上,十多辆主战坦克很难派上用场,甚至不足以组织起一次有规模的战术突击行动。

  真正打主力的,仍然是美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

  当时,美军主要装备的是m1a2,而不是更加先进的m1a3。这也可以理解,m1a3的量产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开,首先提供给了第一装甲师、第二装甲师、第一骑兵师与第二骑兵师这样的主力装甲部队。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刚刚换装了m1a3的第二装甲师与第一骑兵师就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之前结束的坦克大战中,同样刚刚换装m1a3的第一装甲师也有不错的表现,在正面战场上抗住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将近两倍装甲力量的强力冲击。作为由国民警卫队改建而来的主力师,c集团军中的几支美军部队都没有资格优先装备这种较为先进的主战坦克。别的不说,在提供给c集团军之前,还有第二机步师、第三机步师与第四步兵师这样的王牌部队等着换装呢。

  万幸的是,在这个战场上,美日联军没有受到东北军装甲部队的威胁。

  虽然当时在双港镇这边,充当主力的新编集团军有一个装甲营,而且有将近三十辆主战坦克,但是全部都是被一线部队淘汰下来的96式,而且是最初量产的型号。因为双港镇没有适合坦克作战的战场,所以这些坦克以排为单位,分散在整条战线上,没有集中行动,也不可能集中行动。

  美日联军主要得考虑东北军步兵手里的反坦克武器,其次就是复杂的地形。

  面对步兵手里的反坦克导弹时,m1a2与m1a3基本上没有区别。说得直接点,只要主动防御系统发挥了作用,反坦克导弹就没有威胁。如果主动防御系统没有发挥作用,任何一种主战坦克也难以幸免。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具有攻顶能力的反坦克导弹时,没有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的天灵盖厚到能够承受住高温金属射流的冲击。再说了,步兵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时候,往往会从侧面发起攻击,用反坦克导弹或者火箭弹攻击坦克的侧面、甚至是尾部,避免坦克的正面装甲。受重量限制,即便像m1a3这种全世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侧面与尾部装甲的厚度也不足以抵挡反坦克武器的直接攻击。

  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地形。

  准确的说,是东北军在有利地形的掩护下,对美日联军装甲部队构成的威胁。

  比如在强渡洪泥河的时候,美军的一个装甲营在过河之后,遭到东北军步兵伏击,分散埋伏起来的数十个反坦克小组从四面八方发起突然袭击,在不到十分钟的战斗内就击毁了十多辆美军主战坦克与二十多辆步兵战车。如果不是剩下的美军步兵及时下车,并且借着坦克战车提供的火力掩护,迅速扩大防御范围,为坦克战车指明打击目标,并且用机枪压制了东北军的反坦克手,恐怕这个美军装甲营将在洪泥河西岸全军覆没。即便如此,到战斗结束的时候,这个装甲营的坦克战车也所剩无几了,战死的美军官兵更是接近三百人,剩下的一百多人全都挂彩。

  这种小规模伏击战,在双港镇并不罕见。

  甚至可以说,美日联军每次渡河,都会遭到东北军伏击,而且东北军每次都会用分散包围的方式,尽量发挥步兵手里的反坦克火力。

  打到后来,美日联军不得不在渡河的时候,用炮火压制对岸的可疑目标。

  到了二十八日,美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