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不得不打
�里奇来说,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
从政治上讲,美日联军肯定不能退。要知道,攻打京津地区,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也是政治行动。对美国来说,只有在打下北京之后,才有足够的理由宣布从中国撤军。对日本来说,占领北京是日军在华军事行动合法化的必要基础,也是在美军撤兵之后,日本主导北方战场的必要基础。
问题是,以美日联军现在投入的兵力,肯定无法及时打下天津。
增兵的话,就只能提前动用d集团军。
虽然d集团军已经完成整编,顺利的话,数日之内就能到达前线,并且参加战斗,但是在帕特里奇的规划中,d集团军是攻打北京的预备队。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原计划,即便在打下天津之后,帕特里奇都不见得会立即动用d集团军,而是要等到攻入北京之后,在无法立即拿下北京的情况下,才会让d集团军出动。由此可见,如果动用d集团军攻打天津,不但在进攻北京的时候没有预备队了,就连在打下天津之后,也不见得有足够的兵力攻打北京。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帕特里奇还会仔细斟酌。
可惜的是,现在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以美日联军的推进速度,帕特里奇必须在一天之内做出决定。
可想而知,当时帕特里奇的压力有多大。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帕特里奇只能尽量从军事角度出发。在决定是否出动d集团军的问题上,帕特里奇还得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就算出动了d集团军,美日联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在十二月十日之间拿下天津。
要知道,d集团军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三十日投入战斗。也就是说,只有十天的时间让美日联军攻打天津。就算在此之前,c集团军为攻占天津打下了基础,甚至在天津主城区里站稳了脚跟,因为城市攻坚战的变数太多,东北军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死守天津,所以没有任何人敢保证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再说了,就算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了天津,如果在此之前的战斗中损耗了太多兵力,不得不花时间调整部署,甚至是重新集结进攻部队,美日联军也就无法立即发起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到时候,仍然得拖到十二月底,也就同样得错过攻打北京的最后时机。
出于这一点,帕特里奇做出了暂停进攻的决定。
只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达这道命令,一份从五角大楼发来的作战命令就让他不得不改变决定。
显然,这是美国当局的决定,准确的说,是美国与日本的共同决定。
命令是由加布里埃尔下达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天津。
当然,加布里埃尔对这条命令做了解释。
关键就是在占领天津后,美日联军如何攻打北京。
对于这个问题,加布里埃尔说得很简单,即日本将继续增兵,并且在十二月二十日之前将相当于十二个主力师的二十万作战部队送上前线。虽然帕特里奇提出了质疑,即日本陆军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主力部队了,但是加布里埃尔说得很清楚,日军增派的是二线部队,所谓的主力师团,指的是由这些部队替换下来、并且进行了整编的前线作战部队,至少在战斗力上不会差得太离谱。
当然,帕特里奇并不感到满足。
别说那些临时由二线部队整编出来的主力师团,就连日军现在的主力师团,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足以让人失望。可以说,如果不是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在南面有点收获,帕特
从政治上讲,美日联军肯定不能退。要知道,攻打京津地区,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也是政治行动。对美国来说,只有在打下北京之后,才有足够的理由宣布从中国撤军。对日本来说,占领北京是日军在华军事行动合法化的必要基础,也是在美军撤兵之后,日本主导北方战场的必要基础。
问题是,以美日联军现在投入的兵力,肯定无法及时打下天津。
增兵的话,就只能提前动用d集团军。
虽然d集团军已经完成整编,顺利的话,数日之内就能到达前线,并且参加战斗,但是在帕特里奇的规划中,d集团军是攻打北京的预备队。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原计划,即便在打下天津之后,帕特里奇都不见得会立即动用d集团军,而是要等到攻入北京之后,在无法立即拿下北京的情况下,才会让d集团军出动。由此可见,如果动用d集团军攻打天津,不但在进攻北京的时候没有预备队了,就连在打下天津之后,也不见得有足够的兵力攻打北京。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帕特里奇还会仔细斟酌。
可惜的是,现在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以美日联军的推进速度,帕特里奇必须在一天之内做出决定。
可想而知,当时帕特里奇的压力有多大。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帕特里奇只能尽量从军事角度出发。在决定是否出动d集团军的问题上,帕特里奇还得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就算出动了d集团军,美日联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在十二月十日之间拿下天津。
要知道,d集团军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三十日投入战斗。也就是说,只有十天的时间让美日联军攻打天津。就算在此之前,c集团军为攻占天津打下了基础,甚至在天津主城区里站稳了脚跟,因为城市攻坚战的变数太多,东北军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死守天津,所以没有任何人敢保证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再说了,就算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了天津,如果在此之前的战斗中损耗了太多兵力,不得不花时间调整部署,甚至是重新集结进攻部队,美日联军也就无法立即发起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到时候,仍然得拖到十二月底,也就同样得错过攻打北京的最后时机。
出于这一点,帕特里奇做出了暂停进攻的决定。
只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达这道命令,一份从五角大楼发来的作战命令就让他不得不改变决定。
显然,这是美国当局的决定,准确的说,是美国与日本的共同决定。
命令是由加布里埃尔下达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天津。
当然,加布里埃尔对这条命令做了解释。
关键就是在占领天津后,美日联军如何攻打北京。
对于这个问题,加布里埃尔说得很简单,即日本将继续增兵,并且在十二月二十日之前将相当于十二个主力师的二十万作战部队送上前线。虽然帕特里奇提出了质疑,即日本陆军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主力部队了,但是加布里埃尔说得很清楚,日军增派的是二线部队,所谓的主力师团,指的是由这些部队替换下来、并且进行了整编的前线作战部队,至少在战斗力上不会差得太离谱。
当然,帕特里奇并不感到满足。
别说那些临时由二线部队整编出来的主力师团,就连日军现在的主力师团,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足以让人失望。可以说,如果不是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在南面有点收获,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