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战略围剿
�会上获得更大的支持,美国除了需要充足的战争理由之外,还得表现得更加文明一些,也就不能将矛头对准无辜平民,得尽力避免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

  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也与美军的战略轰炸能力有关。

  没有足够多的轰炸机,自然无法扩大轰炸范围。

  这一情况,在二零一四年六月份出现了转变。

  虽然此时中**队的战略防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j-20形成战斗力,并且主要用于战略防空之后,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从几万分之一提升到了几千分之一,几乎每天都有轰炸机被击落,但是b-2与fb-22大规模量产,使得美军生产轰炸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损失的速度。

  有了足够的力量,自然得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力量。

  也就在这个时候,帕特里奇提出了扩大轰炸范围的要求。

  按照帕特里奇的提议,除了继续轰炸军事设施与重工业设施之外,美军还应该轰炸一部分对军事作战有帮助的轻工业设施,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当时,帕特里奇甚至提出,应该考虑轰炸三峡大坝。

  按照他提出的理由,炸毁三峡大坝,能够瘫痪重庆与湖北地区的数十座兵工厂与上百家重工企业,使得中国的军事生产力降低一成以上。更重要的是,炸毁三峡大坝,必然会对江汉地区的粮食生产构成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夏粮绝收,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变得更严重,从而削弱中国的持续抗战能力。

  只不过,这一提议在加布里埃尔那里就被否决了,根本没有送到白宫去。

  原因也很简单,炸掉三峡大坝,将对下游的数亿人构成威胁,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更重要的是,中国当局很有可能将计就计,让洞庭湖与鄱阳湖同时泄洪,以此打击部署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美台联军。

  受此影响,加布里埃尔只批准了轰炸三峡大坝周边变电设施的作战行动。

  只不过,加布里埃尔并没有否决帕特里奇的其他提议,比如重点轰炸位于重庆万州与陕西汉中地区的桥梁隧道,切断四川地区与外界的地面通道。

  此举产生的影响,绝对非常巨大。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仅拿四川来说,该省在二零一三年产出的粮食不但足以满足本省近亿人的需要,还对外输出,满足了附近几个粮食无法自给的省份的基本需求,并且为军队提供了足以满足五百万军人正常需求的粮食。

  更重要的是,四川与重庆拥有大批重工业与军事工业。

  仅在重庆,铁马重工生产的坦克就占到了二零一四年第一季度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军事生产能力,正是中**队坚持抗战的基本保证。

  因为大西南的重工厂与军工厂都进行了转移与疏散,一些关键工厂甚至转到了地下,使得美军的轰炸难度大大增强。比如在重庆地区,铁马重工的几条坦克生产线全部设在大山的肚皮里面,上面有上百米厚的岩石,就算使用最先进的钻地炸弹,也无法摧毁。所以削弱中**队战斗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该地区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无法运出去。

  当然,影响还不止如此。

  虽然四川与重庆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缺乏橡胶,以及一些战略资源,所以切断地面交通线,还能瘫痪该地区的重工厂与军工厂。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