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夺主动
/>
  虽然日本拥有非常发达的军事工业,能够生产包括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与火箭炮在内的各种先进武器,而且日本在04式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04b型主战坦克的性能不比美军的差,其他武器也与美军相当,但是日本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仍然远远比不上美国,加上囤积的战略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日本仍然得依靠美国的军事工业,从美国获取足够的主战装备。

  按照美国的承诺,美国当局不但为日本提供了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权,还将帮助日本生产主战装备。

  既然用了美军的装备,也就只能用美军的编制才能发挥出这些装备的战斗力。

  可以说,日本在模仿与学习美国的时候,确实做得很彻底。

  对帕特里奇来说,这显然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编制指挥体系上的差别,使得美日联军在协同作战的时候一直存在问题。很多时候帕特里奇不得不让美军单独行动,从而使日军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随着两军在编制与指挥体系上逐渐趋同,美日联军协同作战,特别是在大规模会战中的合作能力大大提升,也就解放了美军,让日军能够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

  更重要的是,因为日军还不是很熟悉新的编制与指挥体系,所以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必须倚重美军。

  也就是说,美军掌握了美日联军的指挥权。

  这不仅仅体现在战役与战略层面,也体现在了战术层面上。

  九月二十七日,美日联军在锦州东边的凌海市发起了一次代号为“嘹亮号角”的扫荡行动,重点打击盘踞在该市的几支游击队,以确保从沈阳到锦州的交通线。在这场行动中,美日联军协同作战,由美军指挥作战行动,结果冲锋陷阵的全是日军,几乎所有艰巨任务都由日军承担,美军主要负责掩护与支援。

  名义上,这是为了锻炼日军,实际上,却是在为美军开脱。

  当然,这轮扫荡行动,也确实锻炼了日军,至少让参与行动的几个师团的日军基层军官充分掌握了美军的基本战术。

  由此也看得出来,帕特里奇肩上的压力非常大。

  作为联合司令官,他不但要指挥部队打赢这场战争,还得尽量减少美军伤亡,让美军坚持到获胜的那一天。

  只是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帕特里奇也意识到,如果还不采取行动,胜利就将离去。

  也就在“嘹亮号角”吹响的第二天,帕特里奇敲定了作战计划。虽然许多参谋都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突出部上,围歼该地区的数十万中**队,打开进军朝阳的大门,但是帕特里奇仍然坚持迂回攻打赤峰,迫使中**队主动撤离朝阳。

  只不过,帕特里奇并没有把参谋的意见完全放在一边。

  在制订主要作战计划的同时,帕特里奇也让参谋制订了一份备用计划,即在进军赤峰不利的情况下,把主力转向突出部,以占领突出部,正面强攻朝阳为主。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军指挥制度的直接体现。

  虽然帕特里奇是司令官,但是在参谋提出了意见之后,他仍然得有所顾虑。可以说,就算帕特里奇仍然坚信美日联军能够打下赤峰,他也得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这其中,最让他担心的,就是中**队在美日联军发起进攻之前发动反击。

  从某种意义上讲,帕特里奇让参谋制订备用计划,就是针对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