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歪打正着
罗耀武不是不想打,而是时机还没成熟。
控制医巫闾山的一个重大好处,就是能为战术侦察部队提供有效掩护,从而较为准确的掌握敌人的行动情况。
七月十一日天亮前,罗耀武下达了准备反击的命令。
只是随着美军在天亮的时候停止进攻,就地转为防御状态,罗耀武取消了这道命令。
这个时候,美军的进攻部队较为集中,两个主力师都在大板,囤积了大量作战物资,死守的话,坚持几天肯定没问题。负责后勤保障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则以王屯为中心,兵力也比较集中,难以打成歼灭战,至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歼灭。
这些战术情报让罗耀武断定,美军已经有所准备,就等着中**队发起反击。
显然,在这个时候发动反击,等于让部队去送死。
别忘了,美军还有两个主力师,驻扎在新民的第七步兵师能在一天之内赶到前线,而驻扎在黑山的第四步兵师只需要半天就能杀到。
要是在两个月前,罗耀武不会犹豫。让第三十九集团军打突击,撕开美军防线,再用一个擅长打防御战的集团军在外围部署包围圈,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部队,最后集中三个主力集团军与十来个新编集团军,吃掉包围圈内的美军,或者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首先打击解围的美军。
在康平打日军,罗耀武用的就是这个战术。
现在的问题是,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不但难以突破美军防线,就算突破了也无法构筑起足够坚固的包围圈,也就不可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与数个美军师决战。搞不好的话,突击部队还会被美军反包围。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等,让第十五集团军顶住压力。
等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罗耀武不清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军要想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并且打下阜新,两个主力师肯定不够,还得向前线增兵,也得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
部队一多,战线必然拉开,到时候就有机会了。
罗耀武这么一等,反而让帕特里奇为难了。
继续打,兵力部署太靠前,后方必然空虚,而中**队的部署情况又是个迷,随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不打的话,战局就将陷入僵持阶段,突击战打成消耗战,显然对美军不利。
可以说,帕特里奇也没有多少好选择。
十一日白天,在让已经打了三天的美军缓口气的时候,帕特里奇只能让北面的日军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突破中**队的防线。
问题是,美军都打得如此艰难,日军能有重大收获?
再说了,日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严重下滑,又碰上了打日军特别拿手的第十六集团军,要想取得突破,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阜新会战打到第四天,在一种怪异的氛围中进入了僵持阶段。
拖下去的话,肯定对美日联军不利。
对罗耀武来说,拖延本来就是较为理想的战术。
阜新会战打响后,东北战局再次成为重点。
因为锦州离山海关太近,之后又没有能够坚守的战略屏障,所以罗耀武趁此机会,要求为前线部队补充主战装备。
如果在以往,这
控制医巫闾山的一个重大好处,就是能为战术侦察部队提供有效掩护,从而较为准确的掌握敌人的行动情况。
七月十一日天亮前,罗耀武下达了准备反击的命令。
只是随着美军在天亮的时候停止进攻,就地转为防御状态,罗耀武取消了这道命令。
这个时候,美军的进攻部队较为集中,两个主力师都在大板,囤积了大量作战物资,死守的话,坚持几天肯定没问题。负责后勤保障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则以王屯为中心,兵力也比较集中,难以打成歼灭战,至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歼灭。
这些战术情报让罗耀武断定,美军已经有所准备,就等着中**队发起反击。
显然,在这个时候发动反击,等于让部队去送死。
别忘了,美军还有两个主力师,驻扎在新民的第七步兵师能在一天之内赶到前线,而驻扎在黑山的第四步兵师只需要半天就能杀到。
要是在两个月前,罗耀武不会犹豫。让第三十九集团军打突击,撕开美军防线,再用一个擅长打防御战的集团军在外围部署包围圈,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部队,最后集中三个主力集团军与十来个新编集团军,吃掉包围圈内的美军,或者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首先打击解围的美军。
在康平打日军,罗耀武用的就是这个战术。
现在的问题是,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不但难以突破美军防线,就算突破了也无法构筑起足够坚固的包围圈,也就不可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与数个美军师决战。搞不好的话,突击部队还会被美军反包围。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等,让第十五集团军顶住压力。
等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罗耀武不清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军要想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并且打下阜新,两个主力师肯定不够,还得向前线增兵,也得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
部队一多,战线必然拉开,到时候就有机会了。
罗耀武这么一等,反而让帕特里奇为难了。
继续打,兵力部署太靠前,后方必然空虚,而中**队的部署情况又是个迷,随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不打的话,战局就将陷入僵持阶段,突击战打成消耗战,显然对美军不利。
可以说,帕特里奇也没有多少好选择。
十一日白天,在让已经打了三天的美军缓口气的时候,帕特里奇只能让北面的日军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突破中**队的防线。
问题是,美军都打得如此艰难,日军能有重大收获?
再说了,日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严重下滑,又碰上了打日军特别拿手的第十六集团军,要想取得突破,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阜新会战打到第四天,在一种怪异的氛围中进入了僵持阶段。
拖下去的话,肯定对美日联军不利。
对罗耀武来说,拖延本来就是较为理想的战术。
阜新会战打响后,东北战局再次成为重点。
因为锦州离山海关太近,之后又没有能够坚守的战略屏障,所以罗耀武趁此机会,要求为前线部队补充主战装备。
如果在以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