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作战策划
  以往作战,罗耀武很少召开战前会议,基本上就是与几个主要参谋商量,然后向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经历了离职调查的风波,再次回到前线之后,罗耀武的指挥风格变了许多,不但会召开战前会议,还更加重视培养参谋。

  显然,这是一个好的变化。

  在很多参谋看来,司令官变得更成熟了。

  只是在叶振邦看来,这却是另有原因。

  也许离职调查对罗耀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将领,罗耀武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在他离职调查期间,东北军乱成一团,丢掉沈阳不说,还差点成为一盘散沙。

  这一方面证明了罗耀武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罗耀武领导下的前线司令部缺乏独立运作能力。

  俗话说,最好的领导是让手下拼命干,自己什么也不干。

  在这一点上,罗耀武显然不是最好,甚至不合格。

  自从参谋部制度在普鲁士军队里形成之后,就成为了最有效的军事指挥制度,而一个参谋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好坏。

  再厉害的司令官也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的能力肯定非常有限。

  正如俗话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至少可以肯定,罗耀武已经认识到了参谋部的作用,并且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一个能够顶替他的参谋部比他本人还要重要。

  当然,这也反应了罗耀武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他在前线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加上他在高层会议上做的事,已经使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目前战事紧张,东北前线少不了他,没他的东北军,还真打不了胜仗,但是现在东北与东南的局势都有所缓和,就算离胜利还遥不可及,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取胜。

  随着战局好转,罗耀武的重要性必然迅速降低。

  到时候,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离职调查,谁又能保证,罗耀武能够再次从容不迫的返回前线?

  别说其他人,连罗耀武自己都不敢保证。

  如果罗耀武仅仅为了自身考虑,就不应该想方设法的提高参谋部的能力,反而应该继续削弱参谋部,凸显他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罗耀武不是这样的人。

  从全局考虑,他就得提高参谋部的能力,以便当他再次落难的时候,参谋部能够顶替他指挥军队作战。

  在这个问题上,叶振邦看得很清楚,也更加敬佩罗耀武。

  正是有了罗耀武这样的军人,中国才能坚持到现在!

  既然是正规战前会议,自然进行得井井有条。

  首先是兼任作战参谋的叶振邦介绍战区情况,特别是美日联军近期动态,以及美日联军可能采取的进攻行动。

  在前线司令部,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美军主力全部集中在锦州防线附近,而且在第二批休整的两个主力师归队之后,举行了一场规模不算太大的实战演练,主要就是让美军熟悉新式装备,以及在炮兵得到全面加强之后的新式战术。

  很明显,这是帕特里奇亲自安排的实战演练。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