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沈阳被围
附近活动。

  也就是说,利用第十五集团军在前线争取到的时间,除了仍然在吉林担任战略防御任务的第十六集团军之外,东北战场上的中**队全都集中在沈阳附近。

  这既巩固了沈阳的防御,也给美日联军创造了决战机会。

  显然,做这一部署的不是黎卫东,而是姚万平。

  要知道,如果让黎卫东来部署沈阳防御,肯定不会把兵力全都摆在一起,而会按照罗耀武的吩咐,利用沈阳阻击美日联军,把主力放在战线两侧,利用美日联军必须集中兵力攻打沈阳的机会,重点打击敌人的后勤保障线。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拖垮敌人。

  事实上,要想在正面决战中击败十多个美日师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惜的是,姚万平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司令官,习惯了打大会战,而且是集中兵力歼敌的大会战,也不太擅长防御作战。

  这不能怪他,毕竟第三十九集团军就是打歼灭战的王牌部队。

  两天之内,美日联军从桃仙出发,对沈阳城区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结果被福田康夫派上去的日军都被打了回来,还损失了不少官兵。

  这下,有点傲慢的福田康夫认识到,他那套在沈阳行不通。

  实际上,福田康夫是一个与姚万平比较类似的军人,即十分崇尚进攻,认为集中兵力进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如服部留名。

  如果不是他坚持认为抢先发起进攻更加有利,美日联军也不会在三月十五日出发,而是会按照帕特里奇的安排,再等上五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再发起进攻。

  当然,福田康夫也不是一无是处,不然也不可能成为日军上将。

  至少在攻打本溪的时候,福田康夫的战术很奏效,一轮强攻就打了进去,而且让守城部队来不及组织抵抗。

  问题是,与沈阳比起来,本溪算得了什么?

  仅从规模上讲,这两座城市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日军能够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一口气打下本溪,可是要想把沈阳彻底炸毁,恐怕得动用战术核武器。

  强攻不成,就只能按照帕特里奇的战术来打,首先清除外围防御部队。

  对这一战术,帕特里奇有充分的信心,因为他手里有足够多的部队,多到能够包围整个沈阳,而且还有攻占城区的兵力。

  兵力上的巨大优势,让帕特里奇可以从容不迫的组织进攻。

  再说了,中**队的主力全部聚集在沈阳,一举一动都在美日联军的监视之下,想跑也跑不掉。

  没有潜在的威胁,帕特里奇自然可以按部就班的吃掉那些盘踞在沈阳附近的军队了。

  显然,这就是姚万平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

  防御作战首先就得考虑预备队,不能一口气把所有部队派上去,还得藏好预备队,给敌人造成无形的压力,让敌人不敢全力以赴。

  如果能让美日联军有所估计,战斗就得拖下去,美日联军就会被拖垮。

  罗耀武在千里之外就看到了这一点,可是姚万平却没看到。

  战斗打到四月五日,美日联军在击溃了三个新编集团军,将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逼入沈阳城区,把第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