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主动退却(新书求月票)
�成功的常规攻击之后,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意识到,美军航母战斗群绝对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脆弱。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集制海与制空于一身的强大攻击平台,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加上以其为平台的数十架战斗机、以及为其掩护护航的数艘大型战舰,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早已超出了海洋范畴。

  在此之前,空军与海军做了好几次尝试。

  8月8日,海军集中三个岸防导弹师,经过周密组织与协调,用数百枚经过改进、射程达到一千八百公里的超远程岸基反舰导弹对最靠近大陆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发起饱和攻击。

  非常可惜,这次攻击以彻底失败告终。

  这样的攻击,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收获。

  对于任何一种射程超过四百五十公里的反舰导弹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导航技术,即如何确保导弹在茫茫大海上准确飞向目的地。

  因为海洋上没有参照物,所以不可能采用对地巡航导弹那样的地形匹配制导技术。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军“战斧”巡航导弹,反舰型的最大射程只有四百五十公里,对地攻击型至少都有一千三百公里。

  这里不仅仅是导航系统的问题,还与攻击目标有关。

  仍然以“战斧”为例,作为亚音速巡航导弹,飞行四百五十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而航速为三十节的战舰能在此期间航行二十海里,也就是大约三十七公里。因为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很难发现与锁定四十公里外的战舰,所以即便不考虑导航误差,“战斧”飞行四百五十公里之后也很难击中目标。

  由此可见,情报比导航更加重要。

  没有准确的情报,就无法将导弹导向目标。

  暂且不说“北斗”导航系统会不会再次受到干扰,美军航母战斗群一直在冲绳群岛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活动,在没有海洋监视卫星、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仅凭几艘前出的潜艇,能否准确掌握战术信息都是个问题。

  如果没有办法把导弹导向目标,发射再多的导弹都没有用!

  受此影响,由第二炮兵部队提出的,动用几百枚战术弹道导弹携带子母弹头与制导弹头打击航母的战术也被否决了。

  早在十年前,“导弹打航母”就成了热门话题。

  闹了几年之后,弹道导弹仿佛成了航母的克星,并且注定要想几十年前航母取代战列舰那样取代航母。

  从理论上讲,弹道导弹确实很有发展潜力,只是还有许多路要走。

  好比飞机问世后三十多年,航母才真正登上海战舞台,并且成为海上霸主。

  即便不考虑侦察与情报问题,假设准确掌握了目标的活动情况,也得解决弹道导弹末段制导问题,才能让导弹击中航母。

  虽然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程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落下,也就十五分钟左右,但是航母是移动目标,而且速度不慢,最快的能到三十三节,相当于每小时六十公里,十五分钟能跑出十五公里。

  如果没有末制导系统,除非装上核弹头,不然任何一种弹头别想砸中航母。

  哪怕集束子弹头!

  因为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的飞行时间仅有十多秒,所以还得考虑采用中段弹道修正技术,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