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讨逆
��,沉寂多年的黄龙旗再次挂在了北京的街头。
一场复辟闹剧终于开始了,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都跳了出去弹冠相庆,把多年不穿的朝服又拿了出来,有的人早就没有了,他们只能跑到戏班里头,把那些朝服都抢了过来。
除了朝服之外,有的人连辫子也没有了,因此也都弄根假辫子挂上,一时间北京城是群魔乱舞,一夜之间仿佛变换了一个天地一般。
这种变化自然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刚刚完成装修的祥云茶馆里头,就聚集了一帮人,正在谈论此事。
“王掌柜的,这北京城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热闹都能看到,这皇上没了好几年了,怎么又冒出来了,简直是天大的奇闻。”
王掌柜的四十来岁,老实厚道,不过眼中透着一股子生意人的精明,叹了口气说道:“不管他们演什么大戏,就是苦了这茶馆了,保准又有多少天没有客人了!”
“王掌柜的,这祥云茶馆可是咱们北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断过客人,有没有皇帝都一样,您多虑了!”
“多不多虑我自己心里头清楚,您知道宋三爷不?”
“你是说当初在北京城办纺织厂的那位宋仲义宋三爷吧,听说他的家业都败光了,一家人早就不知道哪去了,说起了也是可怜可叹啊,多好的日子,就是不会过,折腾什么工厂啊,像咱们一样,喝喝茶,溜溜鸟,绝对什么麻烦都找不到头上来!”
王掌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说话之人的衣服,笑着说道:“宋三爷的家产才没败落呢,而且现在比以前还阔气十倍百倍不只,就你身上的大褂,就是用宋爷工厂的布做的!”
“不会吧,这布织得这么好,我还当是洋布呢!”
“洋布?”王掌柜的笑了笑:“洋人在打仗呢,洋布早就进不来了,现在市面上六七成的布匹都是宋爷工厂生产的!看见没有,我这个茶馆也是宋三爷入的股份,要不是三爷抬举,我这辈子也建不起这么大的茶馆啊。”
茶客们一听这话,顿时都来了兴趣,一个老熟人咸鱼翻身,可比国家大事还有意思,大家纷纷让王掌柜的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位,两年前三爷就在我当初那个茶馆,交了好运,遇上了贵人,买卖产业都搬到了奉天,听说奉天当局帮着联系,三爷生产出来的布直接供应列强,工厂两年之间,翻了好几倍,东三省,还有京津一带,多数布匹都是三爷工厂织得。最近又听说三爷的产业又扩大了,人家不想光靠着织布了,还投资了化工厂,准备生产染料,那可比织布赚钱多了。”
王掌柜的十分感慨的说道:“三爷前段时间给我来信,说当初要不是到我的茶馆,也不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愿意入股,这不我才重新扩建了茶馆。”
“王掌柜的,三爷愿意帮你,也是您行善积德,遇到了贵人了!”
“可不是吗!”其他的茶客也笑着说道:“听您的话,奉天当局还帮了三爷不少忙,这听着可是新鲜,多少年了,从来都是官老爷欺负老百姓,什么时候还能主动帮着老百姓了,这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还别说,最初我也不信,后来我仔细打听了不少消息,才知道这是真的,只要到奉天投资,政府都会尽力帮忙,还能提供贷款,最近还在到处招募流民,到东三省屯田。你们注意没有,街头的乞丐是不是少了不少,听说他们多数都去了奉天,这帮人都交上了好运,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能衣冠楚楚的站在咱们的面前了!”
一场复辟闹剧终于开始了,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都跳了出去弹冠相庆,把多年不穿的朝服又拿了出来,有的人早就没有了,他们只能跑到戏班里头,把那些朝服都抢了过来。
除了朝服之外,有的人连辫子也没有了,因此也都弄根假辫子挂上,一时间北京城是群魔乱舞,一夜之间仿佛变换了一个天地一般。
这种变化自然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刚刚完成装修的祥云茶馆里头,就聚集了一帮人,正在谈论此事。
“王掌柜的,这北京城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热闹都能看到,这皇上没了好几年了,怎么又冒出来了,简直是天大的奇闻。”
王掌柜的四十来岁,老实厚道,不过眼中透着一股子生意人的精明,叹了口气说道:“不管他们演什么大戏,就是苦了这茶馆了,保准又有多少天没有客人了!”
“王掌柜的,这祥云茶馆可是咱们北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断过客人,有没有皇帝都一样,您多虑了!”
“多不多虑我自己心里头清楚,您知道宋三爷不?”
“你是说当初在北京城办纺织厂的那位宋仲义宋三爷吧,听说他的家业都败光了,一家人早就不知道哪去了,说起了也是可怜可叹啊,多好的日子,就是不会过,折腾什么工厂啊,像咱们一样,喝喝茶,溜溜鸟,绝对什么麻烦都找不到头上来!”
王掌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说话之人的衣服,笑着说道:“宋三爷的家产才没败落呢,而且现在比以前还阔气十倍百倍不只,就你身上的大褂,就是用宋爷工厂的布做的!”
“不会吧,这布织得这么好,我还当是洋布呢!”
“洋布?”王掌柜的笑了笑:“洋人在打仗呢,洋布早就进不来了,现在市面上六七成的布匹都是宋爷工厂生产的!看见没有,我这个茶馆也是宋三爷入的股份,要不是三爷抬举,我这辈子也建不起这么大的茶馆啊。”
茶客们一听这话,顿时都来了兴趣,一个老熟人咸鱼翻身,可比国家大事还有意思,大家纷纷让王掌柜的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位,两年前三爷就在我当初那个茶馆,交了好运,遇上了贵人,买卖产业都搬到了奉天,听说奉天当局帮着联系,三爷生产出来的布直接供应列强,工厂两年之间,翻了好几倍,东三省,还有京津一带,多数布匹都是三爷工厂织得。最近又听说三爷的产业又扩大了,人家不想光靠着织布了,还投资了化工厂,准备生产染料,那可比织布赚钱多了。”
王掌柜的十分感慨的说道:“三爷前段时间给我来信,说当初要不是到我的茶馆,也不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愿意入股,这不我才重新扩建了茶馆。”
“王掌柜的,三爷愿意帮你,也是您行善积德,遇到了贵人了!”
“可不是吗!”其他的茶客也笑着说道:“听您的话,奉天当局还帮了三爷不少忙,这听着可是新鲜,多少年了,从来都是官老爷欺负老百姓,什么时候还能主动帮着老百姓了,这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还别说,最初我也不信,后来我仔细打听了不少消息,才知道这是真的,只要到奉天投资,政府都会尽力帮忙,还能提供贷款,最近还在到处招募流民,到东三省屯田。你们注意没有,街头的乞丐是不是少了不少,听说他们多数都去了奉天,这帮人都交上了好运,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能衣冠楚楚的站在咱们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