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年关
的签虽灵,但毕竟太远了,一般的夫人娘子都喜欢到净因寺来,一是图了距离近,二是这里的送子观音很灵。逢初一十五,来净因寺的香客决不比国安寺的少。换一句话,去国安寺的更多是京中官家贵人,抑或遇上大事,才会特意前去,而平民百姓乐意来净因寺。
为此,姑嫂二人特意挑了些不起眼的衣裳,尽量不招人耳目。
“嫂嫂,你且去参拜,我到前殿瞧瞧。”不等辛子萱阻止,韶华一溜烟就消失了无影无踪,吓得辛子萱连忙让红菱追上去。
愈近年关,各个寺庙的香客都愈发地多起来,求的是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富足。看着来来去去的善男信女,脸上一致的虔诚,相比之下,韶华的好奇闲晃显得比较突兀。
每年十一月,便是净因寺最为热闹的时候。不是因为这里有全京城最便宜最好吃的芸豆卷,也不是平安豆腐坊豆花口感柔嫩细滑,更不是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名动天下的璃纭夫人。原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三个观音诞,前后一日共三天,开棚济贫,广施善粥。后住持因感怀观音大士慈悲胸怀,又看到天寒地冻,穷苦百姓饥寒交迫,便增多十一月十九日,而且是前后两日,共五天。
岂料,这一善举一传开,原本年底已经许多人前来求拜平安,这下子来得更多。光是第一日,净因寺就聚集了几百号人,一哄而上。厨房原本准备的八百个馒头不一会儿就被哄抢一空,有的人抢了几个,有的却一个都没有。
正好那一年闹饥荒。许多人都不愿千里,跑到京里来,原本已经是饥寒交迫,看到有粥面更是发了疯似的。
住持闻信大惊,忙让弟子到附近的宣和街上买馒头,白粥也加水兑多了一半。这勉强带够撑过第二天,可想到接下去还有三天,香客越来越多,就算所有人都不停地干活,也养不了这么一群饿狼。住持紧急召集所有僧人研究对策,有的说要坚持下去,弘扬佛门慈悲大爱之心,有的则认为自己都吃不饱,慈悲了别人痛苦的是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都来白食,而真正需要的人却依旧挨饿,如此,就是国库也难填人心贪婪。
“这人心啊,就跟无底洞似的,怎么填堵填不满的。”一个胡子花白的老汉半倚着石阶,一身破旧的衣衫却意外的整洁,若非他脚上那双穿了洞露出三个黝黑脚趾的草鞋,还以为是那个老秀才在学古。他悠悠地叹了口气,拿起大白馒头,张嘴咬了一口,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睛,好似在品尝世间最美好的珍馐。
老汉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年纪均不超过十岁,衣衫打扮比老汉好一些,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白馒头,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老汉讲古。见他只顾着吃馒头,不打算开讲,孩子们都着急起来,连声催道:“后来呢,后来呢!”
“别急,我还没吃完呢!”老汉慢悠悠地将一个大白馒头吃完,扫了孩子们手中的馒头一眼,见孩子们都警惕地把馒头往怀里藏,他嘿嘿地笑起来,“我肚子饿了,没力气讲了,你们谁的馒头给我,我就说下去。”
听老汉这么说,孩子们都犹豫起来,这馒头可是好不容易才排队领到的,一人也就这么一个,一年才难得几次吃上白面馒头,要是给了自己都没得吃了。但老汉的故事又特别精彩,这才刚开讲,要是放弃,又有些舍不得。就在孩子们在故事跟馒头之间犹豫不决时,忽然伸出一只小手,递了一个烧饼过去。
“给你,把故事讲完。”老汉的眼睛一看到烧饼顿时亮了,正准备扑过去,那小手忽然收回。只听那轻盈悦耳的声音再度响起,“但我只能给你一半,你讲完我再把另一半给你。”说着,把烧饼撕成两半,递了一半给老汉。
老汉眼神�
为此,姑嫂二人特意挑了些不起眼的衣裳,尽量不招人耳目。
“嫂嫂,你且去参拜,我到前殿瞧瞧。”不等辛子萱阻止,韶华一溜烟就消失了无影无踪,吓得辛子萱连忙让红菱追上去。
愈近年关,各个寺庙的香客都愈发地多起来,求的是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富足。看着来来去去的善男信女,脸上一致的虔诚,相比之下,韶华的好奇闲晃显得比较突兀。
每年十一月,便是净因寺最为热闹的时候。不是因为这里有全京城最便宜最好吃的芸豆卷,也不是平安豆腐坊豆花口感柔嫩细滑,更不是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名动天下的璃纭夫人。原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三个观音诞,前后一日共三天,开棚济贫,广施善粥。后住持因感怀观音大士慈悲胸怀,又看到天寒地冻,穷苦百姓饥寒交迫,便增多十一月十九日,而且是前后两日,共五天。
岂料,这一善举一传开,原本年底已经许多人前来求拜平安,这下子来得更多。光是第一日,净因寺就聚集了几百号人,一哄而上。厨房原本准备的八百个馒头不一会儿就被哄抢一空,有的人抢了几个,有的却一个都没有。
正好那一年闹饥荒。许多人都不愿千里,跑到京里来,原本已经是饥寒交迫,看到有粥面更是发了疯似的。
住持闻信大惊,忙让弟子到附近的宣和街上买馒头,白粥也加水兑多了一半。这勉强带够撑过第二天,可想到接下去还有三天,香客越来越多,就算所有人都不停地干活,也养不了这么一群饿狼。住持紧急召集所有僧人研究对策,有的说要坚持下去,弘扬佛门慈悲大爱之心,有的则认为自己都吃不饱,慈悲了别人痛苦的是自己,越来越多的人都来白食,而真正需要的人却依旧挨饿,如此,就是国库也难填人心贪婪。
“这人心啊,就跟无底洞似的,怎么填堵填不满的。”一个胡子花白的老汉半倚着石阶,一身破旧的衣衫却意外的整洁,若非他脚上那双穿了洞露出三个黝黑脚趾的草鞋,还以为是那个老秀才在学古。他悠悠地叹了口气,拿起大白馒头,张嘴咬了一口,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睛,好似在品尝世间最美好的珍馐。
老汉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年纪均不超过十岁,衣衫打扮比老汉好一些,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白馒头,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老汉讲古。见他只顾着吃馒头,不打算开讲,孩子们都着急起来,连声催道:“后来呢,后来呢!”
“别急,我还没吃完呢!”老汉慢悠悠地将一个大白馒头吃完,扫了孩子们手中的馒头一眼,见孩子们都警惕地把馒头往怀里藏,他嘿嘿地笑起来,“我肚子饿了,没力气讲了,你们谁的馒头给我,我就说下去。”
听老汉这么说,孩子们都犹豫起来,这馒头可是好不容易才排队领到的,一人也就这么一个,一年才难得几次吃上白面馒头,要是给了自己都没得吃了。但老汉的故事又特别精彩,这才刚开讲,要是放弃,又有些舍不得。就在孩子们在故事跟馒头之间犹豫不决时,忽然伸出一只小手,递了一个烧饼过去。
“给你,把故事讲完。”老汉的眼睛一看到烧饼顿时亮了,正准备扑过去,那小手忽然收回。只听那轻盈悦耳的声音再度响起,“但我只能给你一半,你讲完我再把另一半给你。”说着,把烧饼撕成两半,递了一半给老汉。
老汉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