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事出突然
��的眼神,解释道:“我们不是前日才刚来吗,钟管事还说带我们上山。”他望了燕绥一眼,两人都默默低下头。
“昨日你们已经险些闯祸,还想在出门闹事吗?”李斯年冷哼一下,满堂鸦雀无声。
虽然李斯年只年长他们几岁,可是在一群稚嫩青涩的少年心里,已经是顶天立地的存在。斯晏动了动嘴皮子,想说昨日是意外,况且他们也没做什么事。只不过是韶华说话太大声,被旁人听到,调侃了一句。可是看着李斯年面无表情,他咽了咽口水,不敢反驳。
扫了众人一眼,看他们并不反对,李斯年点头道:“也并非因为你们的缘故,才这么急回去。宫里急报,圣上病危,正召集太医进宫。如今京中人心惶惶,也不知事态如何,只怕若有个不测,我们再赶回去就更不便了。”李斯年把情况告诉众人,连绾华也吓了一跳。她还以为李斯年之所以那么快答应她回家的请求,只是因为昨日的事,没想到竟然事情这么危急。
“忽然起急症?”韶华心中困惑,明明记得前不久,容嬷嬷刚从宫里出来后还在感慨,皇帝这么些年竟然不见老。
李斯年点了点头,肯定了韶华的话,一时间众人都纷纷细语起来。
“都静一下,听我说几句。”李斯年严肃道,“这事并没有传开,我也是早上听京里人来报,所以,你们都给我守住嘴,别多事。回去后,也不许说在燕上居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特别是四郎。”
“我怎么了?”斯晏被点到名,有些无辜。
“你在京中交友甚多,良莠不齐,最近没得就别乱走,别忘了你明年还得春闱。”说到春闱,李斯年声音低了下去,万一宫里真的出事,明年的春闱也就拖下了。
个个都被李斯年严厉的口气说得心里发慌,紧张得不敢大声喘气。
“二哥哥,既然我们还不知道宫里的事,为什么不能等事情定下来再回去。”他们又不是弘弋,严格算起来,没官没爵,就算皇帝驾崩他们也不用赶进宫。
“若真有事,宫门届时就要关闭,到时想进去都难了。”李斯年看他们已无心用膳,便道:“若没事,吃完就各自回去吧,收拾好东西,别落下了。”寅时刚过不久,就有人急急前来敲门,不等守门的人通告,直直就闯进来,吓得守门人连忙跑去找李斯年。
好在李斯年一向浅眠,听到屋外骚动,立刻就出来。没想到严恺之已经先他一步跑出来,看来人打扮和脸上慌张的神色,以及对严恺之毕恭毕敬的态度,李斯年心中也有几分定数。没多一会儿,弘弋就从屋里出来了,看样子丝毫不像昨夜烂醉如泥的人。
“圣上病危,我与恺之先行一步,其他由你安排。”李斯年没想到弘弋会托付他,有些受宠若惊,立刻领命。送他们出门后,没多久宋煜也醒了,想到弘弋的话,李斯年便让卫篪和宋煜带着其他侍卫赶回去。
储君未定,皇帝病危,已经没有什么比这更惊险了。朝堂之上被就以两位年长皇子为首,分为两派。经常立储以定民心为由上奏皇帝,奈何皇帝迟迟不肯下令。若无遗诏,皇帝一旦归天,天下势必大乱。
皇长子为端明皇后所出,立嫡立长都无可厚非,奈何当年国舅一事,不免让人心有芥蒂。再加上端明皇后过身后,皇帝虽不再立后,却将贺贵妃封为皇贵妃,执掌六宫,俨然如后。二皇子弘弋深得母家血统,比起温慈软弱的长兄,弘弋能文能武,若是在战时必为乱世英雄。若只是这样,或许群臣还不至于那么难以抉择,比起母家落魄的皇长子,二皇子显然更有优势一些。
可是坏就坏�
“昨日你们已经险些闯祸,还想在出门闹事吗?”李斯年冷哼一下,满堂鸦雀无声。
虽然李斯年只年长他们几岁,可是在一群稚嫩青涩的少年心里,已经是顶天立地的存在。斯晏动了动嘴皮子,想说昨日是意外,况且他们也没做什么事。只不过是韶华说话太大声,被旁人听到,调侃了一句。可是看着李斯年面无表情,他咽了咽口水,不敢反驳。
扫了众人一眼,看他们并不反对,李斯年点头道:“也并非因为你们的缘故,才这么急回去。宫里急报,圣上病危,正召集太医进宫。如今京中人心惶惶,也不知事态如何,只怕若有个不测,我们再赶回去就更不便了。”李斯年把情况告诉众人,连绾华也吓了一跳。她还以为李斯年之所以那么快答应她回家的请求,只是因为昨日的事,没想到竟然事情这么危急。
“忽然起急症?”韶华心中困惑,明明记得前不久,容嬷嬷刚从宫里出来后还在感慨,皇帝这么些年竟然不见老。
李斯年点了点头,肯定了韶华的话,一时间众人都纷纷细语起来。
“都静一下,听我说几句。”李斯年严肃道,“这事并没有传开,我也是早上听京里人来报,所以,你们都给我守住嘴,别多事。回去后,也不许说在燕上居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特别是四郎。”
“我怎么了?”斯晏被点到名,有些无辜。
“你在京中交友甚多,良莠不齐,最近没得就别乱走,别忘了你明年还得春闱。”说到春闱,李斯年声音低了下去,万一宫里真的出事,明年的春闱也就拖下了。
个个都被李斯年严厉的口气说得心里发慌,紧张得不敢大声喘气。
“二哥哥,既然我们还不知道宫里的事,为什么不能等事情定下来再回去。”他们又不是弘弋,严格算起来,没官没爵,就算皇帝驾崩他们也不用赶进宫。
“若真有事,宫门届时就要关闭,到时想进去都难了。”李斯年看他们已无心用膳,便道:“若没事,吃完就各自回去吧,收拾好东西,别落下了。”寅时刚过不久,就有人急急前来敲门,不等守门的人通告,直直就闯进来,吓得守门人连忙跑去找李斯年。
好在李斯年一向浅眠,听到屋外骚动,立刻就出来。没想到严恺之已经先他一步跑出来,看来人打扮和脸上慌张的神色,以及对严恺之毕恭毕敬的态度,李斯年心中也有几分定数。没多一会儿,弘弋就从屋里出来了,看样子丝毫不像昨夜烂醉如泥的人。
“圣上病危,我与恺之先行一步,其他由你安排。”李斯年没想到弘弋会托付他,有些受宠若惊,立刻领命。送他们出门后,没多久宋煜也醒了,想到弘弋的话,李斯年便让卫篪和宋煜带着其他侍卫赶回去。
储君未定,皇帝病危,已经没有什么比这更惊险了。朝堂之上被就以两位年长皇子为首,分为两派。经常立储以定民心为由上奏皇帝,奈何皇帝迟迟不肯下令。若无遗诏,皇帝一旦归天,天下势必大乱。
皇长子为端明皇后所出,立嫡立长都无可厚非,奈何当年国舅一事,不免让人心有芥蒂。再加上端明皇后过身后,皇帝虽不再立后,却将贺贵妃封为皇贵妃,执掌六宫,俨然如后。二皇子弘弋深得母家血统,比起温慈软弱的长兄,弘弋能文能武,若是在战时必为乱世英雄。若只是这样,或许群臣还不至于那么难以抉择,比起母家落魄的皇长子,二皇子显然更有优势一些。
可是坏就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