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生
的红柱子背后。

  可莫如是她撑住了,还不得不让先帝爷叫一声好。

  “臣妇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绝非秦侯父子之故。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说到这里就算莫如是累极,也接着说下去:

  “秦侯父子只晓带兵打仗之道,不知治国安邦之方。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先帝爷听到此时饶有兴味地看着莫如是说,站在前排的李丞相、姜御史等人也微微点头。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惟用斤用斧,砍除荆棘,以仁义恩厚造势,方能除弊陈新。”

  先帝爷听到这里笑了起来:

  “莫如是你这可是给朕出了难题。摘除了秦侯父子,把天下大势做瓮。朕身为天子,万民之父,是不入也得入了?罢了,看在你的聪慧的份上,朕让秦侯父子入祖坟,两人配享太庙。”

  这这这……秦侯父子不是千古罪人吗?怎么一下子不仅能入祖坟,还能配享太庙?

  莫如是听到以后,大喜过望,满含热泪行了大礼:“谢陛下恩赐。”

  先帝爷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朕还允秦家旁支过继一子,以延续秦侯香火。”

  这下不仅莫如是长跪不起,连文武百官都跪地大喊“皇上圣明”。

  先帝爷眼里不知道闪烁着什么说:“惟有一条,秦侯世子之妻莫如是不再冠以夫姓,打发回莫氏一族,自生自灭。”

  这就是“北莫”的由来。

  梅栎清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当年那场殿上之争,可她打心眼里敬重莫如是这位女先生,女中君子,就算再难也没有折了脊梁骨。

  莫如是被打发回莫氏一族之后,因被先帝爷嫌恶,莫氏一族不敢收留。

  于是莫如是四海为家,辗转到过汝南公主夫家肃云伯郭氏、梅栎清之母的母家周家等等,最后年纪大了碰到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梅老夫人,最后歇在了梅家。

  虽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既没有贪恋荣华富贵,也没有失了底气的畏畏缩缩。

  相反莫如是很坦然地做着女先生,教导勋贵之家的子女。

  拿着自己该拿的钱财,穿着粗布麻衣,吃着清茶淡饭,偶尔怀念起已故的秦侯世子,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梅栎清或许和莫如是有缘,极为合得来。

  莫如是自梅栎清幼时,便悉心教导。

  不仅教其妇功妇容,平常大臣之女大都会的诗词歌赋,更难得的是还教其四书五经,春秋左传等等。

  莫如是曾笑梅栎清,如果你不是女儿身,以现在的水平,考个秀才,甚至进入殿试也不是不可能。

  梅栎清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像一场梦一样。

  那时她还想着如何入宫做贵妃,现在只想着能入郭家大门,将主母之位坐牢固。

  而梅家二小姐,也就是她小时候几乎未见过的嫡亲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