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刘瑾的把柄
��我心里感觉有些奇怪了,虽说刚才他也向我认罪了,但说得都只是些表面话,而且明白我不会把他怎么样,而在此时,我却发现他的眼中真正闪过了一比惊惧之色。看来他不怕我,却是真的怕太后。
太后缓缓问道:“刘瑾,你为何要喊冤?你是说安化王冤枉你,还是想说哀家在冤枉你啊?”
刘瑾又叩了一个头,带着哭腔道:“太后,老奴伴驾多年,伺候皇上……老奴对您和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鉴……”
太后合了合眼皮,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好了,别跟哀家讲这些废话。哀家叫你来,不是要听你表忠心的。”
刘瑾又说道:“太后,奴才这去年,一直在外忙于找寻皇上和下落,到至疏于管教下面的一干人,高风、罗祥他们总是以为老奴得到皇上与太后的宠幸,就有所依仗,做了一些出格之事,以至发展到横行无忌,才会引出如今的事来。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老奴之错。老奴甘愿受罚,还请太后降罪!”
“降罪?”
太后瞪了刘瑾一眼道:“哀家砍了你的脑袋,就能平息这次的叛乱了吗?”
刘瑾毅然答道:“太后明断,老奴愿一死以报皇恩!”
太后摇了摇头道:“哀家只是担心安化王谋反之事,与北方的鞑靼有所关联。”
刘瑾松了口气道:“太后请宽心,东厂的密探一直在秘密监视着北疆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北方的鞑靼人并无异动。安化王此次造反,纯属仓促起事,对朝廷并无太大的威胁。”
我心想,刘瑾手里掌握的情报机关,还真是遍布了全天下,可能这次安化王造反之事,他才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
太后点点头又道:“北疆有镇北候司马威的大军守着,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不过这次的事,哀家听说内阁的众臣工们都对你刘瑾大表不满,为召平天下之理,也为了不能让皇上难做,你必须尽快有个交待。”
刘瑾应声道:“太后,老奴明白了,明日早朝,老奴愿自领廷杖一百,以示惩戒。老奴当众挨了打,不仅可以封住众内阁之口,也是给老奴手下那些人一个敬示,相信他们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必不会再给皇上和太后添麻烦了。”
我听刘瑾说他自愿请罚,心想这胖太监倒是聪明,砍头和被打比较起来,后者自然要便宜许多。太后闻言,这才稍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哀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她顿了顿又道,“西北安化王作乱,虽然眼下对朝廷来说,只是一场小风波,但哀家可不希望这场风波会扩大。刘瑾,你记得加派东西厂的手人,严密监视此间其它几位蕃王的动静,尤其是宁王的反应。这些事不用哀家来教你做吧?”
“太后圣明!”
刘瑾又连忙答应道:“老奴知道该怎么办。老奴一定瑾遵太后您的旨意,绝不会再出什么纰漏。”
“那好吧。”
太后挥手道:“你先下去做你的事吧。哀家单独和皇上说几句话。”
刘瑾接受完“教育”之后,匆匆退了下去,只殿内只留下太后与我。太后叫我坐到她身边,语气平和地说道:“皇上,哀家知道自从你回宫以后,这几月确实改变了许多,不再贪图玩乐,一直勤于朝政,这令哀家很欣慰。”
我和刘瑾一起并叫过来,他挨了一顿臭骂后灰溜溜地走了,而我却得到了太后的表扬,心中自暗高兴,口里却谦虚地答应道:“多谢母后夸奖,其实这些�
太后缓缓问道:“刘瑾,你为何要喊冤?你是说安化王冤枉你,还是想说哀家在冤枉你啊?”
刘瑾又叩了一个头,带着哭腔道:“太后,老奴伴驾多年,伺候皇上……老奴对您和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鉴……”
太后合了合眼皮,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好了,别跟哀家讲这些废话。哀家叫你来,不是要听你表忠心的。”
刘瑾又说道:“太后,奴才这去年,一直在外忙于找寻皇上和下落,到至疏于管教下面的一干人,高风、罗祥他们总是以为老奴得到皇上与太后的宠幸,就有所依仗,做了一些出格之事,以至发展到横行无忌,才会引出如今的事来。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老奴之错。老奴甘愿受罚,还请太后降罪!”
“降罪?”
太后瞪了刘瑾一眼道:“哀家砍了你的脑袋,就能平息这次的叛乱了吗?”
刘瑾毅然答道:“太后明断,老奴愿一死以报皇恩!”
太后摇了摇头道:“哀家只是担心安化王谋反之事,与北方的鞑靼有所关联。”
刘瑾松了口气道:“太后请宽心,东厂的密探一直在秘密监视着北疆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北方的鞑靼人并无异动。安化王此次造反,纯属仓促起事,对朝廷并无太大的威胁。”
我心想,刘瑾手里掌握的情报机关,还真是遍布了全天下,可能这次安化王造反之事,他才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
太后点点头又道:“北疆有镇北候司马威的大军守着,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不过这次的事,哀家听说内阁的众臣工们都对你刘瑾大表不满,为召平天下之理,也为了不能让皇上难做,你必须尽快有个交待。”
刘瑾应声道:“太后,老奴明白了,明日早朝,老奴愿自领廷杖一百,以示惩戒。老奴当众挨了打,不仅可以封住众内阁之口,也是给老奴手下那些人一个敬示,相信他们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必不会再给皇上和太后添麻烦了。”
我听刘瑾说他自愿请罚,心想这胖太监倒是聪明,砍头和被打比较起来,后者自然要便宜许多。太后闻言,这才稍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哀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她顿了顿又道,“西北安化王作乱,虽然眼下对朝廷来说,只是一场小风波,但哀家可不希望这场风波会扩大。刘瑾,你记得加派东西厂的手人,严密监视此间其它几位蕃王的动静,尤其是宁王的反应。这些事不用哀家来教你做吧?”
“太后圣明!”
刘瑾又连忙答应道:“老奴知道该怎么办。老奴一定瑾遵太后您的旨意,绝不会再出什么纰漏。”
“那好吧。”
太后挥手道:“你先下去做你的事吧。哀家单独和皇上说几句话。”
刘瑾接受完“教育”之后,匆匆退了下去,只殿内只留下太后与我。太后叫我坐到她身边,语气平和地说道:“皇上,哀家知道自从你回宫以后,这几月确实改变了许多,不再贪图玩乐,一直勤于朝政,这令哀家很欣慰。”
我和刘瑾一起并叫过来,他挨了一顿臭骂后灰溜溜地走了,而我却得到了太后的表扬,心中自暗高兴,口里却谦虚地答应道:“多谢母后夸奖,其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