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官渡鏖兵 第一章 初到贵地(上)
��州见陶谦军,于寿春见袁术军;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于徐州见吕布军;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于江东见孙策军。”

  宋、李二人一齐动容。

  李齐道:“啊哟,阿飞先生,您今年贵庚啊?”

  肃然起敬之下,他又改回去称呼。

  我笑道:“李将军不客气,区区今年29岁。在外飘流已有10个春秋。”

  李齐道:“啊呀,那比我还大一岁。”

  我知道在年龄问题上,古人大多不像现代人那么忌讳老,反而觉得年龄大些稳重可靠,便道:“原来小李将军才28岁?我可没看出来。”

  李齐张着大嘴直笑:“宋亮别瞅看着小,其实比你还大两岁,你也没看出来吧?”

  这倒是真的!

  宋亮瞪他一眼,道:“以飞兄弟看,各家军队各有什么特点呢?”

  我回忆道:“黑山军达十余万,飘忽善走,但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人虽多而不足畏;吕布军士兵健斗,能打恶仗,然喜欢烧杀掠夺,百姓恨之入骨,兵虽强而终湮灭;陶谦的丹阳兵军纪甚严,战斗力颇高,但缺乏勇将统领,只宜守而不可攻;袁术军么,一无是处,不提也罢。相比之下,倒是江东孙策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有周瑜这等帅才以及程普、黄盖等能将为之调教练,十分难缠,不惹为妙。”

  “高论!高论!”

  忽听一人拍掌叫道,“如此高见,非智深广闻之士,不能说也!”

  李齐、宋亮二人回头一看,急忙站起,率众官兵一起恭身行礼:“议郎大人。”

  我转头看去,见说话者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人,面容清瘦,双眼无神。身披明镜似铠甲,光芒夺目;腰悬青铜鞘长刀,紫穗轻飘。他身后跟着几名持戟武士,慢慢走了近前。

  我对东汉官职没太多研究,但对议郎这个职位却知道得很清楚。因为曹年轻时做的第一个官就是议郎。议郎属于朝廷言官,掌顾问应对,能参与朝政议事,在郎官中级别最高。不过,目前在军政合一的曹氏集团内,就不算什么了。我心里揣测:“议郎大人?这官职并不如何重要嘛!但此人身份特殊,地位崇高,却是无可置疑。难道是曹丕或者曹植来了?”

  转而一想,差点哑然失笑。曹丕生于187年,曹植更是192年才降世,现在都只10岁左右,哪儿会是他?仔细端详,却再也看不出什么。

  我多次去三国,对三国的风俗人情、环境语言都比较熟悉,来时又专门查阅过三国一些军事上的专业知识,知道此人看似平凡,但他身上穿的,腰上挂的,无一不是这时代最上等的罕见珍物。因此打起精神,不敢轻视,慢慢站了起来。

  那人也饶有兴趣地瞧着我,忽道:“阿飞先生,你好象漏掉了袁绍军。”

  我点点头,道:“我见袁绍军时,还是初平二年,袁军其势方张,气焰万丈。他们以骑兵为主力。骑兵机动灵活,在平旷之地冲击力强,尤其是长途追击奔袭,威力无比。但袁氏久在河北驰骋,从未遇上劲敌,将骄而兵横,部众不听长官号令,虽多而无用,一战失利,便可能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最后这几句,不过是我读过历史后的总结,说是事后诸葛亮,那是一点都不错。那人却神色凝重,低头仔细想了半天,才道:“便是郭祭酒、荀军师,料敌也不过如此。阿飞先生如此才华学问,主公何故竟然未察?”

  我一听,坏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