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事态突变
�夏王李道其实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熟读诗书,精通道理,可惜年龄是他最大的弱点。最简单的一点,小皇帝很容易让人有不安全感,很容易想到他背后的外戚和太监等等,这些都是朝臣们最头疼的人物。

  因此,就算皇上已经开始为江夏王李道铺路,还是有很多朝臣倒向两位皇后。

  三月十三曰,昭宗召开传闻受伤后的第一次早朝。

  积压的公务倒是不算多,有高太师和颜宰相两人督促着六部办理,再加上日子太平,所以基本上都能解决。

  太监刚宣布“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工部一个侍郎就跳了出来,恳请皇上为江山社稷着想,早日设立一个贤能的皇子为储君,这样才是皇族之幸、大元国之幸。

  如此明显的话语,让旁边站着的几个御史气坏了,太子又没有失德,品行又端正,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不摆明了是想要硬推李道上位吗?这李道是黄口小儿,有个屁能耐坐稳皇位啊?

  于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就站到大殿中央,中气十足的大声怒斥这个侍郎大逆不道,想要让大元国的基业毁于一旦,恳请皇上直接将他抄斩。

  说话的工部侍郎吓得脸都白了,心道:‘我只是帮人说几句话,用不着这么狠吧?,事实证明,昭宗没有那么狠,他想了想就直接撤除老御史的官位,让他回家养老……对了,大家没有听错,昭宗撤除的是老御史的官位,而不是这个率先挑起争斗话题的侍郎。

  宣布这个旨意时,老御史还得意洋洋的看了看工部侍郎,直到旁边的侍卫走上来请他离开,他才发现自己听错了。

  不敢相信的老御史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请求,连额头都磕出了血,昭宗却一点也不为所动,直接下令侍卫拖他下去。

  “陛下!陛下!您不能这样做啊!这是将大元国置于危险之地啊!陛下……”

  老御史苍老凄凉的声音回荡在大家的耳边,让大家心有戚戚焉的同时,也对这个比之前还要强硬的皇帝多了一分畏惧。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幽平城里,特别是在皇宫中,昭宗皇帝还是拥有绝对的权威,谁都无法冒犯!

  有了皇帝的支持,江夏王李道的这一系人马立刻安心许多,纷纷跳了出来,大肆宣扬着江夏王李道的出众之处,并拿着好几个少年即位、最后大展宏图、成为一代霸主的皇帝做比较,昭宗皇帝听得微笑不语。

  对于这种程度的比喻和比较,有点见识的朝臣们都不屑一顾,你们怎么不拿那些少年即位、最后直接被篡夺江山、或者被太监毒杀的皇帝出来比较呢?这些皇帝的数量可远远大于你们说的那些有为圣君啊!

  “传旨,太子李群,谦和卑躬,仁爱友善,文韬武略,俱有所攻,特命为云州刺史、军务都督,总领军政大事,负责清剿彝人叛逆,功成之日,朕在这金銮大殿上亲自为太子祝贺!”

  待到众人对江夏王李道的吹捧结束,昭宗就立刻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这话一出,在朝上的两个宗室王爷、两个尚书和几个御史,统统面如死灰,惊骇的看着昭宗。

  去云州清剿彝人?不是这样玩自己儿子的吧?

  云州在大元国的西南部,面积倒是颇大,但大部分地方都是茂密的森林和连绵的群山,穷困程度居大元国数十个州的前几名。

  彝族在这里一共有数百个部落,总人数达到两、三百万,他们日子过得非常穷苦,所以一旦遇到灾荒年景,就大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