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马威
道:“江南是全国最富饶的地方,为全国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事。何况他们又不是没有钱,这么吝啬的性格,实在应该喝斥他们改正!”
有了这两位带头,大臣们纷纷发表言论,不只骂起江南,甚至很多人冷嘲热讽,说高太师有收受江南贿赂的嫌疑。
面对一切抨击,高君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可是老太师的心里却暗自冷笑:“你们这些笨蛋,皇帝本来认为只有老夫一个人贪心。结果老夫退出了,你们却还在争论不休,这不是让皇上以为你们都是贪心的人吗?”高君立料想得不错,昭宗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也越发的锐利起来。
大臣们能站在朝堂上,当然不是笨蛋。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大臣们全都战战兢兢的看着压抑着怒火的皇帝,此刻就算再怎么反应迟钝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说啊,你们怎么不说了?”昭宗淡淡的对着下面道:“朕知道国库空虚,但朕也同样知道,列位臣子不穷啊……陆尚书大人,你说起五湖流域,朕正好知道,去年年底你的二管家才在洪湖那边买了五千亩的一等良田。啧啧,一亩地可是价值一百枚金币啊……傅学士,你家里的商队专营滇南古道的生意吧?据说去年在江南商人的竞争下,傅家只赚了一千三百万金币……”
昭宗毫不留情的将几个带头大臣的底子揭开,吓得几人赶紧跪在地上,大呼饶命。
剩下没有被揭开老底的臣子们,无不心惊胆颤,生怕火下一刻就会烧到自己身上。
昭宗平日很少有生气的时候,有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来,最后让昭宗审视一番就好,但是老实人一生气,可是让人很害怕。现在的昭宗就是这样,毕竟他是皇帝,是大元国最有权势的人,谁真正惹恼了他,保准没有好果子吃。
“一天到晚不从整治吏治上入手,就盯着江南!江南再有钱,禁得起你们这样三番五次增加苛捐杂税吗?”昭宗站了起来,大声道:“我看你们是白吃饭了,一有点困难就指望着江南给钱,你们不知道节省、查一查那些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吗?真的是大家一起发财就好,别的什么都不关心?”
也难怪昭宗生气,这些水利、道路、城池等等的修缮,几乎每年都会占据朝廷大部分的预算,虽然他很少出京,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水利的修缮来说,固然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洪涝灾害,但如果维护得当,是用不着每年都修的。一次好的修缮能管用数十年,但这十几年以来,年年都花费了大量资金却效果不佳,实在让昭宗很恼火。
然后是道路。大元国这种以商业为主的国家,道路是最重要建设之一,无数的货物透过国内的宽敞大路运输,从而让全国的人民受益。道路如果不畅通和破损的话,当然会有很大影响。可是却也和水利修缮一样,年年修、到处修,就像个无底洞一样,呑噬着帝国的户部资金。
如果每个地方都这样也就罢了,偏偏江南的道路是承受运送任务最多的道路,却很少有大修的时候。最多一、两年一次小补,五、六年一次大补,甚至很多道路五、六十年都用不着修。
两者一相比较,昭宗也就明白,经办此事的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肯定是上下其手,大捞特捞。
除了边疆和天关之外,城池的修缮不过是走走程序罢了。但各州府的官员们每年还是粑城防修缮的开支上报朝廷,天知道里面的钱怎么被他们瓜分?
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着想,昭宗又不能将他们全部杀了。可是发起火来,杀掉一�
有了这两位带头,大臣们纷纷发表言论,不只骂起江南,甚至很多人冷嘲热讽,说高太师有收受江南贿赂的嫌疑。
面对一切抨击,高君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可是老太师的心里却暗自冷笑:“你们这些笨蛋,皇帝本来认为只有老夫一个人贪心。结果老夫退出了,你们却还在争论不休,这不是让皇上以为你们都是贪心的人吗?”高君立料想得不错,昭宗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也越发的锐利起来。
大臣们能站在朝堂上,当然不是笨蛋。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大臣们全都战战兢兢的看着压抑着怒火的皇帝,此刻就算再怎么反应迟钝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说啊,你们怎么不说了?”昭宗淡淡的对着下面道:“朕知道国库空虚,但朕也同样知道,列位臣子不穷啊……陆尚书大人,你说起五湖流域,朕正好知道,去年年底你的二管家才在洪湖那边买了五千亩的一等良田。啧啧,一亩地可是价值一百枚金币啊……傅学士,你家里的商队专营滇南古道的生意吧?据说去年在江南商人的竞争下,傅家只赚了一千三百万金币……”
昭宗毫不留情的将几个带头大臣的底子揭开,吓得几人赶紧跪在地上,大呼饶命。
剩下没有被揭开老底的臣子们,无不心惊胆颤,生怕火下一刻就会烧到自己身上。
昭宗平日很少有生气的时候,有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来,最后让昭宗审视一番就好,但是老实人一生气,可是让人很害怕。现在的昭宗就是这样,毕竟他是皇帝,是大元国最有权势的人,谁真正惹恼了他,保准没有好果子吃。
“一天到晚不从整治吏治上入手,就盯着江南!江南再有钱,禁得起你们这样三番五次增加苛捐杂税吗?”昭宗站了起来,大声道:“我看你们是白吃饭了,一有点困难就指望着江南给钱,你们不知道节省、查一查那些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吗?真的是大家一起发财就好,别的什么都不关心?”
也难怪昭宗生气,这些水利、道路、城池等等的修缮,几乎每年都会占据朝廷大部分的预算,虽然他很少出京,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水利的修缮来说,固然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洪涝灾害,但如果维护得当,是用不着每年都修的。一次好的修缮能管用数十年,但这十几年以来,年年都花费了大量资金却效果不佳,实在让昭宗很恼火。
然后是道路。大元国这种以商业为主的国家,道路是最重要建设之一,无数的货物透过国内的宽敞大路运输,从而让全国的人民受益。道路如果不畅通和破损的话,当然会有很大影响。可是却也和水利修缮一样,年年修、到处修,就像个无底洞一样,呑噬着帝国的户部资金。
如果每个地方都这样也就罢了,偏偏江南的道路是承受运送任务最多的道路,却很少有大修的时候。最多一、两年一次小补,五、六年一次大补,甚至很多道路五、六十年都用不着修。
两者一相比较,昭宗也就明白,经办此事的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肯定是上下其手,大捞特捞。
除了边疆和天关之外,城池的修缮不过是走走程序罢了。但各州府的官员们每年还是粑城防修缮的开支上报朝廷,天知道里面的钱怎么被他们瓜分?
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着想,昭宗又不能将他们全部杀了。可是发起火来,杀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