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买米大业
/>
  就算我说想买一百万斤,价格方面好说这样的话,他们也摊开双手表示爱莫能助。

  根据米铺老板们说,他们的粮食都是从几大米粮行那里拿的,大米粮行对他们销售大米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只让他们卖的米够周围的街坊邻居食用,多一些可以,但如果超过很多,是绝对不会卖的。至于说什么趁机拉高米价,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米粮行不会给你那么多的大米不说,他们还会直接让官府将这些抬高米价的商人们抓起来,毫不手软的流放南洋。我听得连连摇头,妈的,要是我们流风国的商人都这样为老百姓着想,又哪里有今日之灾呢?

  既然小的米铺买不到粮食,我问明了路后,径直就来到了江南三大米粮行之一的「潘氏米行」。

  之所以找「潘氏米行」,是有原因的。

  「潘氏米行」这几年来迅速扩张,特别是趁着「云帆堂」的失误,努力扩张成排行第二的江南米粮行,证明了他们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通常,强烈的上进心用另一个词解释就是:野心很大。和这种野心很大的商人打交道,大量的金钱就可以打动他们。

  「潘氏米行」位于苏州城中心城区的边缘,他们有着五个巨大的仓库,仓库周围围起了一圈的三层小楼,这就是「潘氏米行」的总部。江南的治安很好,但对于米粮大事也没有放松警戒,在「潘氏米行」的周围,到处都有巡逻的士兵。据说到了晚上,这里的戒备更加森严,要是有什么人敢擅闯禁地,保证是有来无回。

  「潘氏米行」的店面很大,几个入口周围都围满了马车,不断的有仓库的搬运工将一袋袋大米运出来,让米铺商人们运走。

  每个米铺商人点清数目后,都会把一张单据递给旁边的管事,管事确认无误后,才挥手让外面的米行保镖们放行。

  这些大米的领取地点,就是那一个个敞开的大店面了,这里就是「潘氏米行」对苏州城外五百万居民出售大米的地方。

  苏州城非常的大,人口就有三百万,而所谓的苏州城外,只是指苏州城外五十里以内的人口,这部分的人就有三百万之多,他们其实和西凉城外的那些农民一样,生产着吃穿住用等各种生活用品,提供给苏州城里的人。

  苏州的地价太高,很少有人拿土地种粮食的,大多数都拿来种花、种茶树、种桑树、饲养各种家禽、做瓷窑:…?这些无论哪一样都比种粮食值钱。故而就算是在城外,大家也没有多少粮食,全赖各个米铺供应。杭州和扬州的情况也和苏州差不多。不是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吗?怎么这里的人都不种粮食?谁说不种了?

  在一些宽广的、河道交叉的平原上,江南至少有五千万亩的土地专门种植各种粮食,包括大米、玉米、红薯等等几十种粮食作物,这些土地都控制在江南总商会的手里,每年都统一雇人专门种植,别说这样一来不但使用的人力少,产量还能有大量的提升。

  江南的粮食不仅仅供应江南,北方京城还有许多贫困的州县,粮食都会从这里运出,很多时候,皇帝和朝廷都很愿意让江南用粮食冲抵税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但粮食一定不能没有。

  江南的商人们也乐得如此,在他们来说,别说这五千万亩土地的粮食够用,就算没有,他们也会去海外的海岛购买粮食回来,充当税赋。因为航海所带来的利润远远大于种地带来的利润,商人们都很聪明,何必舍大求小呢?

  每天,米铺商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原因倒不是生意有多好,而是各大米粮行为了控制囤货居奇,每次只卖给他们最多三天数量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