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应势布局
��并不是赫赫战功,而是从草原上换回了那么多的马牛羊,并且积极在西凉城周围开拓荒地,吸引流民去那边居住。

  由于归州县是内地通往西北三郡的必经要道,故而杜良才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至少有二十万户内地的民众从各个郡迁来,要不是冬天天寒地冻,路不好走,这数目还会增加得更多。

  如果再加上西北三郡本来迁过去的好几万户农民,数目肯定已经达到了三十万户,这已经相当于西北三郡半个郡的人口了。

  西凉城周围荒地甚多,但这不是吸引人的主要地方,最紧要的是,兰亭公还每家都发放了牛羊,让守备军团为每家人搭建房屋,帮忙开垦和播种,这样好的地方,恐怕数遍流风国也找不到吧?

  这些优惠的条件,早已透过民众和各地官员士绅的嘴,传遍了流风国每一个角落。但民众的传播还是非常有限的,之所以这么快传播出去,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官员和士绅的作用,对于他们的小心思,杜良才不屑一顾。

  流风国每个地方的土地兼并都非常严重,特别是东南部和中部,无数的农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对朝廷的怨气是一天比一天多,甚至小规模的冲突也有许多,被暴民杀掉的地主士绅乃至一些官员都为数不少。

  如果任由他们这么下去,每一个做官的和地主士绅们都会胆颤心惊,睡不好觉,难得有个兰亭公居然肯收留流民,还给那么多诱人的好处,他们哪有不将“祸水西引”的道理?

  可想而知,待到来年开春,新一输的迁移凶猛浪潮即将来临,届时起码会有一百万户、超过五百万的民众前来。

  整整六、七百万人的吃饭、耕种问题放在哪里都是一个大事,西凉城仅凭一城之地,能养活那么多的人吗?到时可怎么办呐!

  杜良才是个很有骨气的读书人,也很敬佩兰亭公的做事,所以他内心把这个事情当成了自己的麻烦在思考。

  接到文书,晓得我叫他来西凉城后,杜良才很是琢磨了一下,但始终想不明白,按理说殿下都督三郡军政大事的职权已经被皇上撤销了,他不该会管到什么关于自己的事情啊……

  可杜良才也明白,我找他来,绝对不是找碴什么的,殿下日理万机,没有那么多的闲心。既然想不通,杜良才就干脆别想了,进门一见到我,他也不管其他,三两下就把自己对于“收纳流民”的考虑讲给了我听。

  我还在那儿想着要怎么跟杜良才说调任的事情,别看西凉城副城守实际上就是西凉城百万军民的具体负责人,称得上位高权重,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繁重不说,还要和强硬的军方搞好关系,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问题,落不得的好下场。

  正在这么思索的时候,他跟我说起收纳流民可能引发的危机,不觉得让我一愣。

  杜良才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在这位年轻权贵面前畅谈一番自己的看法,见我这样,心下一沉,难道自己说得不符合殿下的意思?

  “殿下,卑职是一片赤诚之心,您可千万不要太过好高骛远,以至于让西凉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

  杜良才咬牙又道。

  “哦,杜大人所说,本公已经知道了。”

  我微微一点头……先坐下喝口茶吧。”

  “殿下,此事乃西凉城发展的关键,您不要忽视啊。”

  杜良才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还不忘再次提醒我。

  “那你觉得该怎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