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_分节阅读_80
br />
“陛下,我们什么时候能启程回京?”终于在一个百般欢好以后的晚上,卫衍在枕边向皇帝提出了这个问题。
“怎么,想家了?”
“不是。”卫衍当然不会对皇帝说,他希望早点回京是因为被众人烦得怕了希望赶紧能回京躲开这些麻烦事。
在京城,景朝的臣子们始终严格遵循着外臣不与内臣结交的规矩,为了避讳为了不让皇帝起疑心,对于像他这样身负皇帝安全职责的重臣不敢太过亲近过往甚密,但是一旦在外,所有的规矩就不成为规矩,什么人都敢来找他探听消息了。
“再等两天。那些人你不想见就不要见,委屈自己干嘛?”皇帝当然知道卫衍在头痛些什么,不过他对卫衍的烦恼不但不能理解感同身受,此时,明显还有些幸灾乐祸喝茶看热闹的心情。
第四章 永宁世子
皇帝虽然存心不良,端坐一旁看热闹看了个不亦乐乎,对于卫衍被缠得焦头烂额看得是兴致盎然,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明白南夷降君对于这片刚被征服的土地上百姓的意义的,就算要杀,日后也有的是机会,根本不用急在一时,所以他在吊足了众人的胃口特别是卫衍的胃口后,最后也乐得做出宽厚仁慈的姿态,饶了左思溟一命。
弘庆四年秋,南夷国正式并入景朝的版图,归属云州管辖,州城从原来的云城迁往奉城,南夷降君左思溟被封作奉城王,随皇驾一起北上归京,原南夷国太子太傅息木自请随奉城王一同上京,镇南大将军卫泽被留下来总领云州军务。
当卫衍随皇帝出征在外被皇帝看热闹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景朝京城平京城的卫家家学中看别人的热闹。
卫敏文,永宁侯卫衍独子,母不详,幼时流落在外,多年后方被寻回,天启十二年末认祖归宗,当日被烈帝赐封为永宁侯世子,于其父逝后袭爵,富贵安乐至终,一生不曾出仕。
在景史正册上,河西卫家的永宁侯这支后来也是人才辈出,有过无数彪留史册的名字,但是对于第一代的永宁侯世子的记载却极其简单。鉴于景烈一朝景宣一朝的史册被两帝篡改过,要么这位永宁侯世子的一生就是这么简单,要么就是留下来的记载这么简单。按照景史正册为尊者讳的最大特点,答案通常是后者。
在野史上,这位永宁侯世子则留下过无数风流逸事,而永宁侯世子与那位世子夫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在坊间传颂了无数年。
至于那些传说是不是真相?既然正史上都没有留下真相,野史上留下的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相。
其实,在很多年前,这位永宁侯世子还有个名字叫景骅,他的身份是幽王遗腹子,他是当今皇帝的堂兄弟,被人称作“幽王余孽”。后来他在永宁侯私纵幽王余孽案的金殿重审中,经过一个曲折坎坷的故事后,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永宁侯之子,惊呆了在场的无数朝臣。
虽然众人在私下里对这位永宁侯世子的身份真伪有过无数猜测,虽然对于那场金殿重审的结果依然还有人心存疑虑,但是这些东西事关皇家秘辛,在弘庆年间就很少有人敢当众议论,更不用说在史册上留下记载。
不管这位永宁侯世子是不是真的是永宁侯的子嗣,既然皇帝说是真,卫家说是真,那么他就算不是真的也必须是真的。
如果要去问卫敏文他到底是不是永宁侯的儿子,其实他也不知道真相,他对此事的真伪也有过无数疑虑,但是他很清楚,如果他想好好活下去,那么他就必须是永宁侯世子,除此之外绝对不可以有别的身份。
卫敏
“陛下,我们什么时候能启程回京?”终于在一个百般欢好以后的晚上,卫衍在枕边向皇帝提出了这个问题。
“怎么,想家了?”
“不是。”卫衍当然不会对皇帝说,他希望早点回京是因为被众人烦得怕了希望赶紧能回京躲开这些麻烦事。
在京城,景朝的臣子们始终严格遵循着外臣不与内臣结交的规矩,为了避讳为了不让皇帝起疑心,对于像他这样身负皇帝安全职责的重臣不敢太过亲近过往甚密,但是一旦在外,所有的规矩就不成为规矩,什么人都敢来找他探听消息了。
“再等两天。那些人你不想见就不要见,委屈自己干嘛?”皇帝当然知道卫衍在头痛些什么,不过他对卫衍的烦恼不但不能理解感同身受,此时,明显还有些幸灾乐祸喝茶看热闹的心情。
第四章 永宁世子
皇帝虽然存心不良,端坐一旁看热闹看了个不亦乐乎,对于卫衍被缠得焦头烂额看得是兴致盎然,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明白南夷降君对于这片刚被征服的土地上百姓的意义的,就算要杀,日后也有的是机会,根本不用急在一时,所以他在吊足了众人的胃口特别是卫衍的胃口后,最后也乐得做出宽厚仁慈的姿态,饶了左思溟一命。
弘庆四年秋,南夷国正式并入景朝的版图,归属云州管辖,州城从原来的云城迁往奉城,南夷降君左思溟被封作奉城王,随皇驾一起北上归京,原南夷国太子太傅息木自请随奉城王一同上京,镇南大将军卫泽被留下来总领云州军务。
当卫衍随皇帝出征在外被皇帝看热闹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景朝京城平京城的卫家家学中看别人的热闹。
卫敏文,永宁侯卫衍独子,母不详,幼时流落在外,多年后方被寻回,天启十二年末认祖归宗,当日被烈帝赐封为永宁侯世子,于其父逝后袭爵,富贵安乐至终,一生不曾出仕。
在景史正册上,河西卫家的永宁侯这支后来也是人才辈出,有过无数彪留史册的名字,但是对于第一代的永宁侯世子的记载却极其简单。鉴于景烈一朝景宣一朝的史册被两帝篡改过,要么这位永宁侯世子的一生就是这么简单,要么就是留下来的记载这么简单。按照景史正册为尊者讳的最大特点,答案通常是后者。
在野史上,这位永宁侯世子则留下过无数风流逸事,而永宁侯世子与那位世子夫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在坊间传颂了无数年。
至于那些传说是不是真相?既然正史上都没有留下真相,野史上留下的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相。
其实,在很多年前,这位永宁侯世子还有个名字叫景骅,他的身份是幽王遗腹子,他是当今皇帝的堂兄弟,被人称作“幽王余孽”。后来他在永宁侯私纵幽王余孽案的金殿重审中,经过一个曲折坎坷的故事后,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永宁侯之子,惊呆了在场的无数朝臣。
虽然众人在私下里对这位永宁侯世子的身份真伪有过无数猜测,虽然对于那场金殿重审的结果依然还有人心存疑虑,但是这些东西事关皇家秘辛,在弘庆年间就很少有人敢当众议论,更不用说在史册上留下记载。
不管这位永宁侯世子是不是真的是永宁侯的子嗣,既然皇帝说是真,卫家说是真,那么他就算不是真的也必须是真的。
如果要去问卫敏文他到底是不是永宁侯的儿子,其实他也不知道真相,他对此事的真伪也有过无数疑虑,但是他很清楚,如果他想好好活下去,那么他就必须是永宁侯世子,除此之外绝对不可以有别的身份。
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