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2)
emsp;杜陵春袖袍一挥,命人重新上了新的杯盏,竟是破天荒,耐性子又问了吴越一遍:你觉得公孙琢玉此人如何?

  吴越道:属下不知。

  说完又觉得好像太简单,不确定的补充了一句:应当是名好官。

  吴越觉得,公孙琢玉为了替一名丫鬟洗刷冤屈,肯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应当是名好官吧?

  他也是奴才,这个时候难免感同身受起来。上京城中文人士子无数,高官达贵亦是无数,其中不乏贤名在外者,然吴越这么多年,只见过公孙琢玉一人会说出奴才的命也是命,亦是江州子民这种话。

  虽然公孙琢玉有江州三害之名,但吴越心想,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再坏应该也坏不到哪儿去

  好官?杜陵春忽然看了过来,一字一句,缓声问道,那若是,本司公想将他收入麾下呢?

  鱼配鱼,虾配虾,乌龟配王八。这话虽糙了些,理却不糙。一名为民请命的好官若要投身阵营,自然选志同道合之辈,例如宰相严复;但若是一名想要升官发财的贪官,自然也要选对阵营,例如京律司提督,杜陵春。

  现如今吴越说公孙琢玉是个好官,这话听起来便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意思。言外之意,公孙琢玉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杜陵春听了这话心中不痛快,他眯了眯眼,却从未打消笼络公孙琢玉的想法。

  一滴白墨掉进黑水里,到底是会被同化,还是会被吞噬?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叉腰狂笑):想不到吧,我是滴黑墨!

  吴越:《司公总是喜欢问一些考验我智商的问题》

  《公孙大人风流倜傥》

  《公孙大人自然是好看的》

  第175章 开堂审案

  昨天派去跟踪虞大夫的衙役很快将人调查清楚,午时就来回报公孙琢玉了:禀大人,属下昨日一路跟踪至其落脚住处,发现他与一名女子同住,只是隔的太远,看不清脸。

  公孙琢玉正伏在桌案上,整理案件脉络图,闻言头也不抬的问道:此人姓甚名谁,家住哪里,都调查清楚了吗?

  衙役整理出了一份丁籍呈给他:此人名叫虞生全,今年二十有五,江州本地人士,一直在济生堂中当坐馆大夫,颇有些名声。

  公孙琢玉听见他的名字,笔尖一顿,不期然想起丹秋房中那块绣着全字的男子汗巾,若有所思的问道:他可曾婚配?

  衙役不知他为什么要这么问,但还是老老实实拱手道:据丁籍上所写,他并未婚配,家中亦无兄弟姐妹,就是不知那名与他同住的女子是何身份了。

  他这么一说,公孙琢玉脑海中的思路就串起来了那么一些。

  丹秋素来多病,常年在济生堂中抓药,而虞生全又是眉眼端正,家世清白的医馆大夫。男未婚女未嫁,长此以往若说不发生什么也没人信。

  说不定她就是因为不愿和雷全成婚,所以才离府出逃,躲藏在虞生全家中的。

  而现在只要找到丹秋,那具无名男尸也就有了眉目。

  公孙琢玉直接起身,将毛笔随意扔在笔筒里:速速点齐人马,随本官去虞生全家中走一趟。

  衙役立刻领命去办,然而谁曾想刚出衙门,就见十来名杀气腾腾的大汉堵在门口外面。佩刀者有之,佩剑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