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7)
��也不大, 二人没有坐马车,一路步行逛街, 边走边说着话。

  岳水县自然不能同京城的繁华相比,肉眼可见要破落些,街道两边, 有售卖日常器物的,做吃食的,卖菜的,少见新奇玩意儿, 乏善可陈,不过相较之下十分接地气,颇有生活气息。

  四周都是叽里呱啦的蜀地乡音,沈清疏刚过来时, 交流就颇费了一番功夫,现在说得太快仍然还是听不懂,不过听着觉得挺好玩的。

  她左顾右盼,见街上男女老少皆有,这里不像京城那么讲究,平民百姓家,女子成婚之后,不可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还是要出来谋生做事情的,因而女子出门都不戴帷帽,当街便可见妇女叫卖。

  如此一来,林薇止戴了倒是有些另类,很多人都会不自觉打量两眼,沈清疏见了,便轻声在她耳边问询,阿止,我见这边没有戴帷帽的风俗,虽然天气不热,可戴着也难免有些闷,你要不要取下来?

  帷帽有些遮挡视线,林薇止倒是没有察觉到这点,她左右看看,抬手摸到帷帽顶,明显有些犹豫。

  沈清疏立即道:你要是不习惯也不必勉强。

  自待字闺中,她就没有在大街上抛头露脸过,可她这样确实显眼,反受到更多瞩目,林薇止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伸手把帽子取了下来。

  视野一下变得更加明亮清晰,四周的声音似乎也更加嘈杂大声了,她不自觉微低了头,稍显局促地停下脚步。

  怎么,沈清疏跟着停下,牵着她的手用力紧了紧,眼神温和地看她,还适应吗?

  林薇止抬眸看了她一眼,心里一下安定许多,再往四周看看,没人注意到她们,投过来异样、窥探的目光。卖豆腐的大娘还在大声吆喝,买菜的泼辣女子也还在吐沫横飞的讲价。

  这是一个世界,却又是不一样的世界,若在京城,这一定被斥为不知礼仪廉耻了,她却觉得心里格外畅快。

  她看着沈清疏变得清晰的脸,不由笑起来,眉眼弯弯,嗯,要舒服得多。

  那就好,沈清疏视线停在她脸上一瞬,偏头咳了一声,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道:戴着帷帽说话也不方便,这边是偏远地带,民风淳朴,没人会在意那些规矩,你日后再出门,自在一些,若不想戴便不戴。其他那些繁文缛节,也不用再在意了。

  她其实很不喜欢这些把女子束在家中的规矩,但她知道林薇止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难免有些受影响,所以并不勉强她,全看她自己喜欢怎样。

  林薇止拉着她继续往前走,玩笑道:若在这边心放野了,那日后回了京城,再收不回来要如何?

  沈清疏面上神情不以为然,那有什么,收不回来便不收,所谓规矩都是人定的,为何男子没有那么多规矩,宗亲权贵便可以不遵守规矩,因为规矩就是这些人制定的。更何况,戴个帷帽算得了什么,我看京中百姓也少戴。

  帷帽最初也是一种门第划分,戴便意味着这家女子不用出去劳作,全靠男子养家,以此凸显这家的财力,只之后也渐渐束缚了女子的脚步。

  林薇止不禁有些讶异地看了她一眼,沈清疏身为女子,自然会更同情女子处境,这没什么问题,只她出身伯府,也是顶级权贵阶层,平时言语之中,却更为同情普通百姓,对特权阶级多有批判。

  不同于士大夫那种忧国忧民,她敏锐觉得,她对皇帝的态度也有些轻飘飘地,不像其他人那样发自内心的敬畏。

  什么样的环境会长成这样,她暗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