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这仨都我的
�正堂东侧的书斋内。”

  茅焦、魏缭:“有劳公子离。”

  自从白宣制作纸张失败后为了抄录《吕氏春秋》大批招收世子入学,从那以后九嵕书院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大考招收学子的规矩。九嵕书院的规模应扩大了三倍不止,成了关中乃至整个华夏西北地区最顶级的学府。

  这是一座综合性的学府,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当今主流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的学说,而且若是还有精力和兴趣还可以学到诸子百家的学说。这里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切磋交流的舞台,战国末期华夏文明于众位先贤思想的交汇于一体的神圣殿堂。

  九嵕书院的院训是八个字,“知行合一,破旧立新。”由此可见,九嵕书院培养出来的弟子不仅要理论丰富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种办学理念和大秦历代先王崇尚实用以及偏向于法家的依法治国不谋而合。

  随着大秦疆域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吏官吏新占据的地方,而九嵕书院完全满足了这个需求。而秦王政九年的这次大考将会在应试学子中选出合适的人才进入新设立的分院,武经院。

  这个武经院其实就是初创的大秦军事学院,只不过刚开始推行所以没和九嵕书院分开。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的更需要以及武经院的发展总有一天汇合九嵕书院分开单独成立一个大型的军事院校,为大秦培养出一波接一波的各级军官。

  军事院校的设立意味着一支军队从野蛮型向着智慧型转变,也意味着一支军队的作战效能会成倍的提高,同时更意味着这支军队的忠诚度、作战指挥能力等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

  白宣当仁不让的成为武经院的院首,在这个年代白宣脑子里的那些军事知识绝对堪称是划时代的学问,是必须要系统整理完善使其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这需要人才啊。说实话白宣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他的精力绝大部分放在了准备许久的征伐天下上。所以,这一次他现在学子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能帮他做这件事。

  由于每年前来应试的学子很多九嵕书院附近已经形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近千户百姓靠着九嵕书院就能让家里衣食无忧还有盈余,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会有个晋身之路。

  每年的大考为期三天,学子不仅有大秦各郡县的学子也包括关东列国的学子,这其中有世家公子也有平民之子。有拿着荐书来的,也有血气方刚打算凭本事考进来的。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九嵕书院总院首韩非最头疼的时候,因为他得应对一波接一波找他拉关系套人情的人,还得一顿接一顿的吃酒席,还要战战兢兢的收下一些根本推不掉的礼物。

  好在今年韩非可以松口气了,因为今年九嵕书院上至总院首下至普通教授只负责考场安排和出题阅卷等工作,至于其他事情全部由白宣、王绾、卢焕这三位大佬代劳了。如此一来韩非心情大好,每天回家以后,他就会把以前收的那些一直压在库房里不敢拿出来的礼物翻出擦净之后摆在客厅书房里。韩非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胆子大了,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三位大佬收的礼物肯定比他收的贵重多了,毕竟这三位大佬位高权重一句能顶好几百句,想找他们仨走门路的那礼物轻了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正所谓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韩非觉得跟三位大佬相比,自己收的这些礼物真的不算啥,所以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此时韩非正领着各分院院首巡视考场,明天就要开始大考了,学子们也都前来报道,今天日落之前是报到的最后期限,来报到的学子也逐渐减少。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