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大秦军魂
  蒙骜的军报并不是关于前方战况的,因为此时秦军主力所面对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赵、魏、韩。不客气的说,这三国面对秦军的时候除了赵国还能抵挡一番之外,其他两国也只是在苟延残喘。大秦能不能一举将魏韩灭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大秦目前还不能这样做。

  因为魏国和韩国都已经向大秦俯首称臣,甘愿沦为大秦附庸。每当秦军杀来的时候,魏王和韩王想到的不是拼死相抗而是向大秦摇尾乞怜割地求和,以屈辱换来短暂的安逸。事实证明,此举犹如割肉饲虎,不仅不能满足大秦的贪欲反而更加刺激大秦的欲望。

  魏国和韩国扮可怜扮得很成功,那可怜兮兮的样子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这可不是大秦希望看到的事情,因此即便是有能力一举灭了魏国和韩国,大秦也不能这样快的下手。因为一旦灭韩灭魏太快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激烈反应,说不好还会出现再一次的合纵伐秦。这对大秦而言还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大秦不怕打仗,怕的是打那种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毕竟是以一国之力对抗六国,大秦君臣心中没底。更何况若是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那么大秦就不得不从北疆调集精锐南下主战,到那时匈奴定会伺机而动侵占大秦疆域,若真如此大秦也只能忍气吞声的任凭匈奴肆虐。

  因此白宣为大秦制定的灭六国之战的战略是先易后难,中央突破,不已一城一地的得失为要务重在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彻底瓦解敌军抗秦的基础,而中央突破的首战就是灭韩。

  白宣从北地三郡回来之后就开始着手布置这场战役,不用说蒙骜是这场战役的主将,蒙武、王龁就是副将。而两个副将中最重要的就是驻扎在上党的王龁军。

  上党,是山西东南部的一个古地名,古潞泽辽沁四州一带,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东部依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为界、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条山与晋南(也称河东)接壤。秦代的上党郡范围广大,包括现在的河北涉县、晋中榆社、左权、长治、晋城东部(西部的阳城沁水属河东郡) 一带。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军攻上党,韩国之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献于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屯兵于上党史南界,抵抗秦军。赵军曾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三年之久,使得秦军寸步不能向前。

  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迫使赵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随后白起率军全歼赵军,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从那以后,上党部分地区归属大秦,直到秦庄襄王元年的函谷关大战时,上党才被王龁彻底占领大秦在上党首次设置太原郡。

  可以说是王龁拿下了上党地区,彻底扫清了秦军兵进中原的第一道路障。王龁军就像一根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上党。也正是因为这样白宣才把年事已高的老将王龁当成灭韩之战的先锋,为蒙骜的右副将。

  可是这次蒙骜的紧急军报却让白宣的心泛凉,因为就在秦军已经刀出鞘箭上弦,大秦儿郎已经准备就绪,蒙骜军团左右两翼已经展开的时候,右翼王龁军却出事了。这件事直接影响了白宣的战役部署,也直接影响了灭韩的战役节奏,白宣的心怎能不凉。

  到底是什么事呢?这件事就是老将王龁病死在军中。大战在即,右翼秦军主将殒命,这对一支军队而言绝不是什么好兆头,直接影响了士气和军心。兹事体大,就算一向胆大的蒙骜也不敢隐瞒直接将此事上报军帅府,而秦军的行动暂时停止下来。

  九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