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草原初建
;历朝历代,因为功劳太大,被帝王找个理由处死的功臣多不胜数。

  汉朝的韩信死于吕太后之手,唐朝的李靖怕被处死闭门不敢见客,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烧死功臣无数。

  算起来,还数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比较仁慈,他只罢了大臣们的兵权,却都让他们做了个富家翁,人人得以善终。

  这也是王铮穿越到了类似宋朝的大郑,比较欣慰的原因。

  大郑走的路几乎和另一个世界的宋朝完全一样,也是刑不上仕大夫,皇上也比较仁慈,国家也是相当的富庶,军事也是同样的羸弱,全境各边镇都是只知坚守,极少能主动出击。

  可是,他王铮来了,大郑羸弱的军事就会改变了。

  他要让这个对大臣对百姓最仁慈的帝国,不再受任何异族的欺负,他要让百姓更加的富足安康。他要扫平四海,真正的让万国来朝。他要避免南郑的出现,他要使大郑的帝国寿命多延续几百年。

  因此,王铮对现在的职位和爵位都已很知足,他能让皇上和朝堂诸公,支持他的军事设想和行动就够了,他不想让皇上每日都担心他会造反。

  因此,朝廷这次即便还让他督领雁山卫,王铮也会上表请辞,他甚至都没打算接受皇上可能会赏赐给他的封地,他不想建一个国中之国让皇上忌惮。

  所以,到现在他一次都没去过自己的封地洛阳县。他甚至都没往封地派一个邑官,现在,他的封地还是洛阳县衙在管理。他只是每年接受封地的收入。

  当然,收入也都是翠姑经手,他都不知道每年的收入是多少。

  王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此时的朝堂上,正因为对王铮的封赏意见不一,已经分成了三派,接连吵吵了三天。

  兵部尚书陈琦是必须重赏派的得力干将,他撅着胡子捋着胳膊挽着袖子,和对方据理力争。手下有兵部的两位侍郎和右相吕进,以及户部的新尚书钟肃。

  兵部从来都不吝赏赐劳苦功高的将士们,更何况这一次还是灭国之功。

  另一派是绝不可重赏派,帮主是吏部尚书钱望,手下是陈柱国陈琦等为他呐喊助威。

  还有一派是中间派,这一派的朝臣最多,实力也最强,代表是三省六部其他的大员。

  他们认为,重赏王铮也应该,灭国之功就应该重赏。

  不重赏也行,王铮升的太快,他不到一年就升到了上柱国。

  今年,别的将士们都在前面浴血死战,他却悠哉游哉地躺在布兜里跟在后面,到草原上转了一圈儿,不到三个月竟然就灭了一国,还让不让别的将领们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