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140节
  ——淦!

  罗兰心想。

  某人的男朋友赚了一千美元,而某人全家需要三百美元来度过难关。

  某人从头到尾都知道家里面临怎样的危机,竟然好意思对此只字不提?

  罗兰能感觉到心里那股火焰再度腾起来了,她紧紧地盯着苏埃伦。

  从旁人的角度看,她那双漂亮的绿色眼眸正熊熊地燃烧着。而她开口,用异常好听的声音柔声问:“苏埃伦,你的男朋友还说过什么?”

  苏埃伦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理亏,她赶紧说:“他赚的钱有一半拿去进货和装修店面了,另一半……他说他想买下一座锯木厂。”

  这好像越描越黑了。

  与座的都是刚刚经历过“300美元”危机的人,那段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几乎都是在“生与死”之间兜了一圈——不止罗兰一个人需要塔拉。为了避免被扫地出门流离失所,其他人也都需要塔拉。

  但是苏埃伦不像他们这样,她似乎把肯尼迪先生的钱已经当成了她自己的钱。为什么要把未婚夫的钱借给姐姐,帮她还债呢?

  这个从小就和自己不合的、骄傲的、令人讨厌的姐姐。

  一旦肯尼迪先生结婚,她就脱离这个家庭了,债务、塔拉的税金也不再关她什么事。

  或许他们会厚着脸皮一起跑到肯尼迪先生家去,可到那时候她苏埃伦是主妇了,就是别人看她的脸色,而不像是现在这样,永远是她看别人的脸色……

  人人都这么揣测苏埃伦的心意。

  但是他们当着罗兰的面,谁也不敢说。

  万一谁说了真话,把罗兰惹得跳了起来,指着塔拉的大门,大骂苏埃伦,让她像埃米和乔纳斯一样“滚”,这该怎么办?

  谁知道罗兰听苏埃伦说完,托着腮想了一会儿,竟然替肯尼迪先生解释了一下,说:“他这么说,估计是看到了不错的机会……”

  捧着茶杯和空着手的人们,脸上大多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罗兰的表现太令他们吃惊了,因为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思嘉”,通常来说并不总是具备这种“理性”。

  谁知罗兰却真的很兴奋,她站起身,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

  “锯木厂真的是个好主意。”

  “战争刚刚结束,亚特兰大的损毁那么严重,回到故乡的人,南下到这里来‘淘金’的人,他们都着急盖房子……锯木厂把原木加工成统一规格的木材,既有销路,又不需要额外关心其他细节,是不错的生意。”

  “只要五百美金就能买下来,那估计是有人急着出手,他看准了机会。”

  罗兰一边走一边陷入思考,她一边思考一边称赞,“好,太好了。”

  盯着她的人们就更吃惊了。

  事实上,这群人已经习惯了思嘉,习惯了那个漂亮无脑的思嘉、专断独行的思嘉——但眼前这个“思嘉”突然又添了一层理性和思考,人们就突然惶恐了。

  “很好,去亚特兰大,先拿到葛伦森先生那300美金,然后就去拜访一下肯尼迪先生……他要有一间锯木厂了。”

  罗兰每说一声“好”,苏埃伦的脸色就白一分。

  毕竟在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