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以退为进,最后一搏
分别由宁夏回人武装首领马占鳌和甘肃回人武装首领马耀邦统领。

  他们在南疆被华兴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得沿着丝绸之路逃窜进了阿富汗王国的境内。

  现在的阿富汗王国正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分裂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尔、白沙瓦和克什米尔五个主要的封建土邦,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当初这个紧邻新疆的国家,可是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国家。

  15世纪以前,阿富汗的所在地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

  南来北往的客商在喀布尔繁华的大街上热闹地交易,学贯东西的智者在这里意气风发地畅谈。

  但这一切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被彻底地改变了。由于欧洲航海家们发现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经由陆路前往印度的客商大大减少,阿富汗的光彩也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闭塞。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是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因而有“亚洲命运的十字转门”之称。

  公元前马其顿帝王亚历山大大帝、中世纪时的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都曾经在阿富汗留下足迹。?

  英国占领印度后,也不断的向阿富汗王国的诸邦渗入。但是因为印度的地域广阔,英国分兵乏力,虽然强占了阿富汗王国的一些地方,但是并没有完全控制这个王国。

  中国的回人武装被华兴军赶出新疆后,华兴军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补给。

  他们一路向西迁徙,刚进入阿富汗王国的境内,就受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弹。阿富汗王国的诸邦国也相继出兵抵抗这股回人武装,他们虽然都是信奉伊斯兰教,但是毕竟种族不一样。

  回人在中国进化数百年,样貌上已经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阿富汗王国的样貌基本上和中国境内的维族人一样,双方在语言和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信奉的伊斯兰教,虽然两者的教义都属于逊尼派,但是也与中国的回人武装有很大的区别。

  逊尼派的教义在中国经过发展,已经形成新教和老教两种教义。

  现在阿富汗王国信奉的就是老教教义,而中国的回人信奉的是新教教义。

  两方语言、教义、人种各不相同,自然没有和平共处的条件。

  双方相继经历了几场大战,但是阿富汗王国此时相当的封建闭塞,使用的武器还只是旧时代的长矛和弓箭。而中国的回人武装在和华兴军的不断交战中,已经逐渐淘汰了冷兵器,全部换装成了前膛洋枪。其中大部分都是英、俄两国,援助阿古柏的武器和军工厂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