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事一桩
让人忍不住地觉得气氛一下子严肃了起来。
随后,奉上祭品,几个族长一起,唱诵祈祷之文。
这颂文,也不过就是些祈祷风调雨顺,祈祷民众安康之类的话语,这于中原的都差不了多少,毕竟大家都是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普天之下的民众,都是如此,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只希望能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从这一点来说,民众的心愿其实还都是很小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只不过,在昏君的统治下,这最简单的心愿,都会变成了奢望,所以,大家才会对段思平如此爱戴,因为他是在为民着想。
据南薰所了解的,段思平自从接任了通海节度使之后,推行了很多利民措施,比如修缮水利,交通,轻徭薄赋,甚是差点为此和国君杨干贞闹翻,结果被杨干贞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甚至剥夺了他的官职。
后来不少民众自愿上了万人血书,才让杨干贞同意了段思平的政策,并把段思平从牢里放了出来,恢复了通海节度使的职位。
而后段思平的政策确实有效果,使得大义宁国国力日渐强盛,杨干贞这才对段思平的政策彻底放心,甚至让他来制定之后的许多国策。
不过南薰对于“自愿”这个说法,还有抱有一些怀疑的,他觉得没有人召集的话,这民众们应该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因为她觉得,民众们都是淳朴的人,而且大多都是逆来顺受的,如果没有人鼓动,就算听到了杨干贞不同意段思平的政策,最多也就是感叹一下国君不明而已,不会自愿地去上什么万人血书。
应该是有段思平的人,在背后运作,才促成了此事。
像段思平这样的人,即便是自己被抓进了大牢,也会有人在外面帮着运作他的计划和实施他的政策。
想到这,南薰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自己在羊苴咩城随便一打听,都能打听出段思平的事迹,那杨干贞耳目众多,肯定也知道段思平的所作所为。
段思平如此亲民爱民,广招贤士,杨干贞真的对他就一点戒心都没有吗,真的就那么放心把大权交给段思平。
不对,不对,按照杨干贞的性子,不会放任一个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存在如此发展势力,因为这大义宁国是姓杨,而不是段!
想到这,南薰心中暗暗笑了笑,看来,这大义宁国的事情,也是很有趣的。
只不过,这趟浑水,她却是躲不过,必须进去搅上一搅,才能从中得知自己父母的下落。
一边想着,那边的祭祖仪式,就已经结束了。
台子上,祭品都已经撤了下去,取而代之的只一桌桌酒席,几个寨子的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还有段思平等人,都已经入席,推杯换盏,酒菜香溢。
芦笙场上,芦笙队伍们演奏的曲调也再次变得欢快起来。
大家,又开始吹笙跳舞起来。
只不过,这次是车轮战,每个寨子都是只有一部分的青年和姑娘在芦笙场上,其他的都在一旁的桌边,吃菜喝酒。
嫂子也拉着南薰等人往南寨的位置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好了,接下来咱们就在桌边,一边看表演,一遍吃酒菜吧。”
南薰等人找了个背对台子的位置坐下,免得到时候段思平认出他们来,尤其是紫铃和紫笛,两个人的样貌还是很好认的。
坐�
随后,奉上祭品,几个族长一起,唱诵祈祷之文。
这颂文,也不过就是些祈祷风调雨顺,祈祷民众安康之类的话语,这于中原的都差不了多少,毕竟大家都是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普天之下的民众,都是如此,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只希望能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从这一点来说,民众的心愿其实还都是很小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只不过,在昏君的统治下,这最简单的心愿,都会变成了奢望,所以,大家才会对段思平如此爱戴,因为他是在为民着想。
据南薰所了解的,段思平自从接任了通海节度使之后,推行了很多利民措施,比如修缮水利,交通,轻徭薄赋,甚是差点为此和国君杨干贞闹翻,结果被杨干贞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甚至剥夺了他的官职。
后来不少民众自愿上了万人血书,才让杨干贞同意了段思平的政策,并把段思平从牢里放了出来,恢复了通海节度使的职位。
而后段思平的政策确实有效果,使得大义宁国国力日渐强盛,杨干贞这才对段思平的政策彻底放心,甚至让他来制定之后的许多国策。
不过南薰对于“自愿”这个说法,还有抱有一些怀疑的,他觉得没有人召集的话,这民众们应该会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因为她觉得,民众们都是淳朴的人,而且大多都是逆来顺受的,如果没有人鼓动,就算听到了杨干贞不同意段思平的政策,最多也就是感叹一下国君不明而已,不会自愿地去上什么万人血书。
应该是有段思平的人,在背后运作,才促成了此事。
像段思平这样的人,即便是自己被抓进了大牢,也会有人在外面帮着运作他的计划和实施他的政策。
想到这,南薰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自己在羊苴咩城随便一打听,都能打听出段思平的事迹,那杨干贞耳目众多,肯定也知道段思平的所作所为。
段思平如此亲民爱民,广招贤士,杨干贞真的对他就一点戒心都没有吗,真的就那么放心把大权交给段思平。
不对,不对,按照杨干贞的性子,不会放任一个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存在如此发展势力,因为这大义宁国是姓杨,而不是段!
想到这,南薰心中暗暗笑了笑,看来,这大义宁国的事情,也是很有趣的。
只不过,这趟浑水,她却是躲不过,必须进去搅上一搅,才能从中得知自己父母的下落。
一边想着,那边的祭祖仪式,就已经结束了。
台子上,祭品都已经撤了下去,取而代之的只一桌桌酒席,几个寨子的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还有段思平等人,都已经入席,推杯换盏,酒菜香溢。
芦笙场上,芦笙队伍们演奏的曲调也再次变得欢快起来。
大家,又开始吹笙跳舞起来。
只不过,这次是车轮战,每个寨子都是只有一部分的青年和姑娘在芦笙场上,其他的都在一旁的桌边,吃菜喝酒。
嫂子也拉着南薰等人往南寨的位置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好了,接下来咱们就在桌边,一边看表演,一遍吃酒菜吧。”
南薰等人找了个背对台子的位置坐下,免得到时候段思平认出他们来,尤其是紫铃和紫笛,两个人的样貌还是很好认的。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