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谢琤留着会用得着。我到了北梁后定会谨慎行事,绝不给府里添乱。”

  “不行!不能让你去!”

  武氏见她执意不肯起来,只能蹲在身旁,温声劝道:“你在府里,能帮我分担琐事。等局势安定些,还要替你挑个好人家,往后安生过日子呢,我瞧那徐公子就很好。北梁那地方,去了总要担惊受怕,不得安宁。我和阿嫣,还有你祖母、嫂嫂、侄儿们,都舍不得你。”

  “别逞强了,让琤儿去吧,快起来。”

  极为温柔的言语,如暖流漫过。

  谢淑却仍未动,“太妃的慈爱之心,侄女都知道。我今日来请缨,是有两重缘故。”

  “第一重,我是谢家女儿,即便不及姑姑英勇善战,亦有先祖流的血性,愿为河东百姓出征。”

  “第二重是为了我父亲。”她眸色稍黯,声音亦低了些许,“他做的那些事,有负河东兵将,更对不起战死之人。我若不能做些什么来弥补,这辈子都会愧疚不安,受尽煎熬,不能见人。唯有替父赎罪,才能稍得消解。”

  “太妃、王爷,谢淑愿请缨前往北梁,追随祖父、伯父、姑姑的英豪之举,万死不辞!”

  “还望两位允准!”

  她俯身叩首,额头在青砖地上触出轻响。

  武氏心疼极了,虽明白她心中煎熬,却仍不舍得她去受苦,仍试图劝说。

  谢淑却早已下定决心。

  知道母子俩不会轻易答应,她将心思说明白后,转身去了祠堂,在祖先牌位跟前跪了三天三夜。

  所有人苦口劝说,她皆无动于衷。

  谢珽数次过去,都能看到少女笔直跪在祠堂,背影秀弱却坚毅,哪怕累极也没半分松懈。而她的视线落处,是靖宁县主的牌位——伤心和离、战死沙场后,靖宁县主的尸骨牌位与谢衮等人一道埋葬,亦供奉在王府祠堂中。

  那是整个河东地界最耀眼的女将。

  红妆烈烈,为众人所钦敬。

  秦念月是她的亲骨肉,却丝毫没半点亡母的骨气襟怀,而谢淑闷声不响,心里却有最坚毅骄傲的念头。

  谢珽静视良久,最终点了头。

  ……

  北梁国主病重,谢珽答应之后,暗中互换质子结盟之事立时安排了下去。

  当天夜里,徐秉均驰回魏州。

  是阿嫣给的口信。

  长在太师府那样的书香门第,出阁之前,阿嫣对武将之家实在知之甚少,甚至畏惧争杀之事。

  直到嫁来魏州,听闻靖宁县主的英豪事迹、瞧着武氏的决断担当,才知身为女子,原来也能有那样的气魄和建树。而谢淑虽闷声不响,每尝言语说起时,对于战死的姑姑时总有崇敬之心,亦不无将门之女的傲气,只是甚少表露。

  如今请缨北上,必是心意已决。

  那于谢淑而言未尝不是一次浴火重生。

  ——抛去父亲功勋的庇护,亦抛开父亲过失的阴影,凭她的胆气寻回将门之女的骄傲,无需再愧疚、煎熬。

  没有理由不去成全。

  哪怕谁都舍不得,在谢淑的执意恳请下答应是迟早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