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422.洛水为誓
��歹是自己主动出走去北方讨生活,这次走得更惨,是被邓奉追在屁股后面打出去的。
吴汉这么一闹,南阳人的心彻底离开了刘秀,即便下一拨来的是以岑彭为首的南阳将星团,南阳人也是照打不误,完全堵死了回归建武汉的路。
南阳将领投票,一致同意归附建世汉朝廷,邓奉道:“吾从众。”为自己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是他邓奉非要投奔,而是众意难违。
邓奉、董欣亲赴洛阳,拜见建世皇帝,刘钰很高兴,盛情款待,给予很高的礼遇,把邓奉原本那些别扭抚平了。
更让他心中畅快的是,皇帝毫不犹豫地封二人为列侯。
当年他在乱世兢兢业业保护刘秀家眷,又带着半个南阳郡和自己的人马去河北千里投奔,刘秀也没说给个列侯。可到了洛阳,人家刘钰一点也不含糊,张嘴就封侯。
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邓奉站在洛阳城头,指着洛水发誓:愿忠于皇帝陛下,永不相负。
原本南阳还有些地方小势力在旁观望,一见大地头蛇邓奉都服了,便纷纷投奔仇志、夏阳等人,没有多久南阳全郡归入建世汉治下。
皇帝以邓奉为将军,命他率南阳精兵东征,又以邓终为校尉,拨三千骑兵给他,让他随兄长一道。
邓奉很高兴,皇帝不仅没有削夺他的兵权,反而为他增了兵,三千铁骑可是大手笔,在战场上能发挥大作用,看来刘钰果真胸襟宽阔,用人不疑。
至于东进打吴汉,那还用得着动员吗?那是他们南阳精兵手下败将。现在有了这么强大的后援,更得往死里打。
邓奉归顺刘钰的消息传到邯郸,刘秀大为恼火。自从洛阳大败之后,他简直是事事不顺。
先是河东田况冲出了太行山,洛阳方面三员大将冲过了黄河,在他最富饶的河内郡大打出手,打得全郡残破。
然后是颍川失守,临近的汝南、陈留、河南等地全线告急。
现在南阳彻底倒向了刘钰,邓奉这个能硬扛他十员大将的猛将加入敌对阵营,必将使刘钰如虎添翼。
刘秀感觉自己已全盘被刘钰压制,而他现在只能尽力收缩防守,在装备上与敌人有代差的情况下,攻出去是件很危险的事。
刘秀已下令按照建世汉的骑兵装备,尽快研制高鞍和马镫,先打造出标准样品,然后全国集中全力制造,尽快将骑兵装备升级换代。
邯郸附近有铁山,幽州冀州多铁,在资源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要尽快,否则没等你换完装备,刘钰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秀又想到一件事,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彭宠反叛时,数次联结上谷太守耿况,耿况数次斩杀他的使者,坚决与他划清界限。在刘秀看来,耿况十分懂事儿。
耿弇北征彭宠时,耿况很懂事儿地又派了一个儿子耿国来邯郸,代替耿弇作为人质。但是在洛阳大战中,耿国被俘了,如今人在洛阳。
按刘秀的心思,耿况在上谷做着土皇帝,耿弇率重兵在代郡,邯郸没有耿家的人,是不是耿况应该再派一个儿子来做人质。
可是,耿况这一次突然就不懂事儿了,迟迟没有表示,而派人质这事儿本是一个大家都遵守却不说出口的潜规则,刘秀还不太好张口要。
若是洛阳大败之前,刘秀对这种事儿也不会如此在�
吴汉这么一闹,南阳人的心彻底离开了刘秀,即便下一拨来的是以岑彭为首的南阳将星团,南阳人也是照打不误,完全堵死了回归建武汉的路。
南阳将领投票,一致同意归附建世汉朝廷,邓奉道:“吾从众。”为自己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是他邓奉非要投奔,而是众意难违。
邓奉、董欣亲赴洛阳,拜见建世皇帝,刘钰很高兴,盛情款待,给予很高的礼遇,把邓奉原本那些别扭抚平了。
更让他心中畅快的是,皇帝毫不犹豫地封二人为列侯。
当年他在乱世兢兢业业保护刘秀家眷,又带着半个南阳郡和自己的人马去河北千里投奔,刘秀也没说给个列侯。可到了洛阳,人家刘钰一点也不含糊,张嘴就封侯。
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邓奉站在洛阳城头,指着洛水发誓:愿忠于皇帝陛下,永不相负。
原本南阳还有些地方小势力在旁观望,一见大地头蛇邓奉都服了,便纷纷投奔仇志、夏阳等人,没有多久南阳全郡归入建世汉治下。
皇帝以邓奉为将军,命他率南阳精兵东征,又以邓终为校尉,拨三千骑兵给他,让他随兄长一道。
邓奉很高兴,皇帝不仅没有削夺他的兵权,反而为他增了兵,三千铁骑可是大手笔,在战场上能发挥大作用,看来刘钰果真胸襟宽阔,用人不疑。
至于东进打吴汉,那还用得着动员吗?那是他们南阳精兵手下败将。现在有了这么强大的后援,更得往死里打。
邓奉归顺刘钰的消息传到邯郸,刘秀大为恼火。自从洛阳大败之后,他简直是事事不顺。
先是河东田况冲出了太行山,洛阳方面三员大将冲过了黄河,在他最富饶的河内郡大打出手,打得全郡残破。
然后是颍川失守,临近的汝南、陈留、河南等地全线告急。
现在南阳彻底倒向了刘钰,邓奉这个能硬扛他十员大将的猛将加入敌对阵营,必将使刘钰如虎添翼。
刘秀感觉自己已全盘被刘钰压制,而他现在只能尽力收缩防守,在装备上与敌人有代差的情况下,攻出去是件很危险的事。
刘秀已下令按照建世汉的骑兵装备,尽快研制高鞍和马镫,先打造出标准样品,然后全国集中全力制造,尽快将骑兵装备升级换代。
邯郸附近有铁山,幽州冀州多铁,在资源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要尽快,否则没等你换完装备,刘钰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秀又想到一件事,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彭宠反叛时,数次联结上谷太守耿况,耿况数次斩杀他的使者,坚决与他划清界限。在刘秀看来,耿况十分懂事儿。
耿弇北征彭宠时,耿况很懂事儿地又派了一个儿子耿国来邯郸,代替耿弇作为人质。但是在洛阳大战中,耿国被俘了,如今人在洛阳。
按刘秀的心思,耿况在上谷做着土皇帝,耿弇率重兵在代郡,邯郸没有耿家的人,是不是耿况应该再派一个儿子来做人质。
可是,耿况这一次突然就不懂事儿了,迟迟没有表示,而派人质这事儿本是一个大家都遵守却不说出口的潜规则,刘秀还不太好张口要。
若是洛阳大败之前,刘秀对这种事儿也不会如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