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县政府要做劳务派遣?
��里跟陇县的人交涉……

  “咱工资制度得保密吧?”刘春来问道。

  本来,工资支出应该是保密的。

  可国内因为国人喜欢问收入……

  “不用。这样的工资奖金制度下,咱也不可能把所有奖金都扣下。虽然饱和生产时候工资奖金上百,但是在没有生产任务时,县财政也会支付工资……”

  许志强开口了。

  刘春来虽然有些难以接受,可许志强跟吕红涛两人说得都有道理。

  其实根本的问题,就如同刘春来宁愿给更高的承包价格而不愿意去支付退休干部职工医疗等问题。

  没有为厂里创造效益的员工,他没法养着。

  “现在,最迫切的是需要考虑如何安置缝纫机,尽快投入是生产。”王新明见双方都没有了问题,把厂里遇到的最迫切问题提了出来。

  也是为了转移话题。

  要是继续在这事情上纠缠下去,指不定要出意外。

  “把县里的大礼堂、县仓库的空置库房腾出来,如果还不够,县政府办公室也腾一腾……咱们这么大一个县,还装不下一两千人?何况,春来同志不是说了,他们要运400台缝纫机回去?正好让那些外县来的熟练工人带着你们新招牌的工人……”

  许志强开口了。

  刘春来再次看着他,已经麻木了。

  脑海中想起他年轻时候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里的红人——达康书记。

  同样为了gdp不择手段。

  许志强为了经济发展的手段,跟电视剧中的达康书记何其相似。

  或许,达康书记的原型就是许志强?

  不对啊。

  达康书记可不是八十年代的干部。

  即将退休的许志强也不可能干到零几年去。

  或许,中国之所以最后能在经济、科技领域全面超越占据了快一个世纪世界第一的美国,就因为有很多如同许志强一样的达康书记。

  “加快生产速度,厂里面能摆放缝纫的位置,尽量多摆放一些,让新来的缝纫工跟咱们厂里的缝纫工先一起干活,然后,还是分开吧。对了,给我抽调一批骨干,没成家的最好,等那边的人过来,就抽调到春雨服装厂。那边初期条件很艰苦,你得先给大家打预防针……”

  刘春来直接对王新民跟孙小玉两人安排。

  “春来,刘九娃到底啥时候娶我?”孙小玉突然直接问起了刘春来。

  “他没说么?”刘春来无语了。

  都说川妹子辣。

  这特么的都是川大妈了啊,还是这么辣么。

  “他不是给你当狗腿子么,天天跟着你,说没空……”孙小玉一说这事儿就来气,“新中国都特么的成立几十年了,没想到咱们县里还有这样封建的地方。”

  刘春来无语。

  自己仿佛化身了地主恶霸。

  “我跟九哥谈谈。”刘春来只能如此安慰。

  刘九娃自己讨婆娘都不上心啊!

  真的是童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