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位大哥。”
墨小雨早上虽然在家里吃过了,可这会儿有免费的,哪里会嫌多呢?他感激地朝侍卫点点头,就顺着方向往食堂走。那股吃食的味道更加浓了,似乎又有点鱼腥味,他看到食堂的门口有一口大锅,底下是柴火,上面冒着白烟。
一个黑胖的大师傅朝他招手,吆喝道:“小兄弟,要来碗鱼片粥吗?鲜得很呐!”
说着,他便从旁边拿起一个大碗,舀了一大勺粥水在里面,上面还浮着白嫩的鱼片。他抓了些切开的油条铺在上面,又问道:“吃葱和香菜吗?辣的要不要?”
“都要,都要,谢谢您。”
墨小雨不怕烫地接过碗,不自觉用起敬语。这粥闻着真香啊,这熬粥的大师傅肯定是个有本事的人。做到一条竹凳上,年轻人用勺子舀了一大口,稍稍吹了吹,就心急地吃到嘴里,双眼顿时发亮。
粥里的鱼片刚烫熟,被片成蝴蝶双翅般的形状,好看又好吃。鱼肉鲜嫩,鱼皮还筋道着,还没有鱼刺,这非常难得了。滕县靠河,附近的大鱼便宜又多。大师傅黄老三只选用肉厚味美的乌鳢,能把整条鱼骨都起出来,不留一丝小刺,完全不用担心卡着喉咙。
粥底的大米都被熬化了,用的可是新米,米香味儿很浓。白花花的米粒被熬出了厚厚的米油,吃到嘴里无比顺滑,流到胃里热热的非常舒服。更妙的是,上层的油条蘸了些粥水的味道,外软里脆,嚼着还能听到“咔吱咔吱”的声音,微咸的油香味馋人极了。
点睛之笔是撒上的少许葱花和香菜叶,几滴辣油也不错,吃着整个人都热乎乎的,后背都冒了一层汗。
吃得墨小雨头都抬不起来,只听得嘴里喝粥“吸溜吸溜”的声音。
黄老三看到年轻人的吃相,得意一笑,他从太上皇那儿学了这个粥,滋味相当不错,连他嘴挑的媳妇儿子都说好呢。太上皇说了,这周是给工人们喝粥的,下周就教给他新东西,做新的吃食当早餐了。
就在墨小雨吃得尽兴的时候,好些工人三三两两地过来了。他们都得了一碗粥,四散开来,各自找了个位置吃喝。美食的味道征服了他们,一时间食堂里竟无人说话,都埋头猛吃了。
美味的早餐会带给人一天的活力,此话不假,琉璃作坊里的工人卖力极了。他们性子朴实,得了主家的好处,就唯有用力气来报答回去。墨小雨年纪小,瞧着不算出众,但他顶着个“墨子传人”的光芒,脑瓜子灵活,又有几分巧思,和长安来的匠人讨论建高温煤炉,已经有些头绪了。
年轻人对于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很是珍惜,他手里握着炭笔,在纸上多次画出草图,思考模拟出来的效果。而且他还是个好学的,不懂就问,多番向其他匠人请教。
干这行的,大多都是三四十的大叔了,其他人对于小雨兄弟俩的身世有些同情。相处下来后,都当他是自家孩子了,气氛也不错。
一个络腮胡的胡人大叔招呼道:“小雨,该吃中饭了。”
“欸,来啦,来啦。”墨小雨把笔和工具收拾好,再检查几遍过后,才跟着人群,又涌向食堂。
好吃的鱼片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对中午这顿更加期待了。远远望去,前面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块饼,薄薄的,还能看到里面的馅儿。
“这是什么呀?”有人好奇地问道。
“筋饼,又薄又筋道,用来卷着菜吃。”大师傅搬出来一屉蒸笼,里面正是蒸好的筋饼,面积比帕子还大,他打开了一张饼,往
墨小雨早上虽然在家里吃过了,可这会儿有免费的,哪里会嫌多呢?他感激地朝侍卫点点头,就顺着方向往食堂走。那股吃食的味道更加浓了,似乎又有点鱼腥味,他看到食堂的门口有一口大锅,底下是柴火,上面冒着白烟。
一个黑胖的大师傅朝他招手,吆喝道:“小兄弟,要来碗鱼片粥吗?鲜得很呐!”
说着,他便从旁边拿起一个大碗,舀了一大勺粥水在里面,上面还浮着白嫩的鱼片。他抓了些切开的油条铺在上面,又问道:“吃葱和香菜吗?辣的要不要?”
“都要,都要,谢谢您。”
墨小雨不怕烫地接过碗,不自觉用起敬语。这粥闻着真香啊,这熬粥的大师傅肯定是个有本事的人。做到一条竹凳上,年轻人用勺子舀了一大口,稍稍吹了吹,就心急地吃到嘴里,双眼顿时发亮。
粥里的鱼片刚烫熟,被片成蝴蝶双翅般的形状,好看又好吃。鱼肉鲜嫩,鱼皮还筋道着,还没有鱼刺,这非常难得了。滕县靠河,附近的大鱼便宜又多。大师傅黄老三只选用肉厚味美的乌鳢,能把整条鱼骨都起出来,不留一丝小刺,完全不用担心卡着喉咙。
粥底的大米都被熬化了,用的可是新米,米香味儿很浓。白花花的米粒被熬出了厚厚的米油,吃到嘴里无比顺滑,流到胃里热热的非常舒服。更妙的是,上层的油条蘸了些粥水的味道,外软里脆,嚼着还能听到“咔吱咔吱”的声音,微咸的油香味馋人极了。
点睛之笔是撒上的少许葱花和香菜叶,几滴辣油也不错,吃着整个人都热乎乎的,后背都冒了一层汗。
吃得墨小雨头都抬不起来,只听得嘴里喝粥“吸溜吸溜”的声音。
黄老三看到年轻人的吃相,得意一笑,他从太上皇那儿学了这个粥,滋味相当不错,连他嘴挑的媳妇儿子都说好呢。太上皇说了,这周是给工人们喝粥的,下周就教给他新东西,做新的吃食当早餐了。
就在墨小雨吃得尽兴的时候,好些工人三三两两地过来了。他们都得了一碗粥,四散开来,各自找了个位置吃喝。美食的味道征服了他们,一时间食堂里竟无人说话,都埋头猛吃了。
美味的早餐会带给人一天的活力,此话不假,琉璃作坊里的工人卖力极了。他们性子朴实,得了主家的好处,就唯有用力气来报答回去。墨小雨年纪小,瞧着不算出众,但他顶着个“墨子传人”的光芒,脑瓜子灵活,又有几分巧思,和长安来的匠人讨论建高温煤炉,已经有些头绪了。
年轻人对于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很是珍惜,他手里握着炭笔,在纸上多次画出草图,思考模拟出来的效果。而且他还是个好学的,不懂就问,多番向其他匠人请教。
干这行的,大多都是三四十的大叔了,其他人对于小雨兄弟俩的身世有些同情。相处下来后,都当他是自家孩子了,气氛也不错。
一个络腮胡的胡人大叔招呼道:“小雨,该吃中饭了。”
“欸,来啦,来啦。”墨小雨把笔和工具收拾好,再检查几遍过后,才跟着人群,又涌向食堂。
好吃的鱼片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对中午这顿更加期待了。远远望去,前面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块饼,薄薄的,还能看到里面的馅儿。
“这是什么呀?”有人好奇地问道。
“筋饼,又薄又筋道,用来卷着菜吃。”大师傅搬出来一屉蒸笼,里面正是蒸好的筋饼,面积比帕子还大,他打开了一张饼,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