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吃上几口。

  “今天我们吃大闸蟹,满满蟹黄的大闸蟹。”

  李渊从厨房里出来,身后跟着一群宫人。为首的太监捧着一个白瓷盘子,上面的螃蟹堆得跟小山一样,数量大约有十数只。蒸熟的螃蟹带着一股扑鼻而来的鲜香味,红色的外壳也非常诱人食欲。众人透过它毛茸茸的的小腿和夹子,似乎还能想象到它生前在江河当中,作威作福的样子。

  李治年纪最小,还不会剥螃蟹,自然有小宫女服侍着她吃。他一口吞掉鲜美的蟹黄,又吃到了饱满的蟹钳肉,开心得笑起来,直夸:“真好吃,真好吃,比鱼好吃呢。”

  “其鲜,远胜于鱼与熊掌。”四皇子李泰文绉绉地说。

  他和李承乾都是半大少年,用白瓷小酒杯喝着菊花酒,一口酒一口蟹,乐得差点连自己姓啥都忘了。尤其是文学水平极高的李泰,还嚷嚷着要现场创作一篇《菊花赋》,记录这次秋日小宴的盛况。

  螃蟹好吃,菊花酒也好喝,兄弟和妹妹也不错,他想他会记住这顿饭的。

  写什么菊花赋啊?李渊听着古人“之乎者也”的样子,就觉得头大。

  他开口转移话题,说起了绕口令:“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螃蟹是十六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螃蟹,二十四条腿,六只眼睛三张嘴;四只螃蟹,三十二条腿,八只眼睛,四张嘴……”

  然后,他拍了拍太子李承乾的肩膀,眼神示意:该跟你说了。

  太子李承乾:“……”

  五只螃蟹有多少腿?多少只眼睛?多少张嘴?

  对不起,这是一位口算能力极差的太子。

  等了半天,他都没有接上来。还是兄弟李泰看着他可怜,吃力地算出来:“五只螃蟹,四十条腿,十只眼睛,五张嘴。”

  其实李泰的算术能力也不算特别强,只不过是矮子里面挑将军罢了。说完,他停了下来问李渊:“皇祖父,你这段行酒令用的是《淮南子》当中的九九歌吗?”

  什么九九歌?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说是九九乘法表呢。

  李渊点点头,他也看出来这群孩子,除了爱看书的李泰之外,都是没怎么背过乘法表的。于是在他们临走之前,他给所有人都布置了一项作业:熟背九九乘法表。

  “皇祖母,这个好难啊。”小公主李丽质扶着萧依依的手臂撒娇,不想背书。

  在她看来,素来疼爱她的皇祖母应该和她在同一阵线上的。

  “喊皇祖母也没用,这对你们的生活用处极大。”萧依依熟悉得倒背如流,“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你看,我都背出来了,你们要是不会背,那岂不是比我还笨?

  这群聪明孩子都是不肯服输的,嘴里念念有词的,就离开了。他们只是没有被要求背诵九九乘法表而已,若是他们真要学,大概不到一天就能背下来。

  回去之后,这群小孩晚上躺在床上却不睡觉,他们枕着清香无比的菊花枕头,口中都念念叨叨的,说什么“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走火入魔了。

  孩子们的反常情况,都被伺候他们的太监宫女汇报给长孙皇后和李二陛下。夫妇俩及关心子女们的生活状况,便把几人都叫到跟前询问。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