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丰收了
br />   住在最破旧的三间黄泥屋里。

  他就是盼泉村的社员王老根的家。

  他是这村子里最困难的。

  困难到什么程度了呢……

  那是真正的家徒四壁,父母常年生病,家里有六个孩子,老大十五岁,早早下地干活,老三和老四虽然没有像有的人家那样好几个兄弟穿一条裤子,但是裤子也是补丁摞补丁。

  夏天的时候为了省鞋子,不管男娃女娃,是一直都光着脚的。

  他们家四个劳力,只有一个王老根是主劳力,其他三个都只能挣一半公分,可在今年刚秋收完,竟然分到了二百块钱。

  那是种植千丝麻的收入。

  拿着钱的王老根,手都直哆嗦,这辈子他第一次手里捏着这么多钱。

  后面排着队的人并不羡慕,因为他们有的比王老根分的还多。

  王老根觉得自己是做梦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家去。

  不过到了家门口,看到焦急等待的媳妇,他拉着媳妇就往村外头走。

  走了四个小时,到了公社的大集。

  他买了棉花买了布料,买了一瓶酱油和五斤挂面,他的老娘一直想吃用酱油拌的白面条。

  他买了一斤肉,买了半斤糖块……

  他给媳妇买了一个围巾,媳妇嫁给他,真是吃糠咽菜,没享过一天福。

  王老根一边哭一边买东西。

  可他哭着哭着就又笑开了,老人常说,等以后就好了,他等了十五年的以后,如今终于等到了。

  丰收所带来的喜悦,那的确是一夜之间。

  之前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了。

  乔青玉听说之后也唏嘘不已,她不是个天真的人,别说现在才1980年,就算是十年之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依然很多。

  接下来就是开始起土豆了,这一次贺修煜特意请了一天的假,后勤主任老谢带了一群人,用了一天时间将五亩的土豆都起了出来。

  称量之后,竟然收获了土豆三万两千斤。

  平均亩产六千斤以上。

  这个亩产量即便在几十年后也是高产了,所以说乔青玉将中间的几十年进程直接省略,直接跨入到了优良种子科学种田的层次。

  乔青玉留了五百斤土豆自己家吃,其他的都被老谢拉去了基地农场新挖的大菜窖,用最科学的方法,在冯教授的指挥下科学妥善的保存起来。

  这些土豆就不让吃了,全部留做种子。

  谢主任本来准备给中层以上干部发个福利的,可冯教授死活不同意。

  所以说就很羡慕乔青玉,竟然有五百斤土豆。

  好富啊,好眼气啊。

  幸亏他调拨的土豆马上也要运到基地了。

  起土豆之后,在东北有一个名词叫遛土豆,就是将起过土豆的地在翻一遍,因为不管如何细心,也会有漏网之鱼。

  可没想到,几十个家属将土豆地翻了一遍,不过是捡到了几十个,可把她们给气坏了。

  白白的替农场翻地不说,还被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