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错了或者毫无作为,说不定不但落不到什么实质的好处,还会在领导眼里减分。

  风头,就留个赵局长去出就好了。

  作为财务处的老员工老资格,而且是上一任处长精心培养的接班人,钱建设打心眼里不喜欢赵明山,但和赵明山空降财务处一样,他没法阻止,赵明山顺利当上财务局正局长,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这个年轻的顶头上司,尽快的高升。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他在市政府熬了这么多年,也是有很多朋友的,这些朋友分别任职不同部门,但对于赵明山,看法很一致:这个人虽然年轻资历浅,但不得不承认,有学历有能力还聪明还有好人缘,不继续往上升是不可能的,而且升迁速度会很快。

  等赵明山升官走了,财政局论资排辈,怎么也轮到他当副职了吧?

  即便会有空降兵,但财政局的工作是需要经验的,总不能一个其他部门的干部,一下子空降成正局长吧?

  虽然还有另一个副局长,但吴刚年龄小,办事儿也不太牢靠,根本称不上对手。

  钱建设笑了笑,说道,“赵局长,我水平不太行,不像你和吴局长,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也就能安排一下咱们局内部的工作,我就不去了。”

  赵明山点点头,其实他本来也是这么设想的,财政局一共就有三个领导,不能都过去兼任。

  “好。”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结束,他开始进入下一个议题。

  因为有徐市长盯着,财政局的工作还是可以的,历年来没出过什么大错儿,但赵明山接手以后,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的,以前不方便,现在他决定要一步一步改革了。

  他把提前想好的问题和自己的解决方案陈述了一遍。

  其实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对财政处每个岗位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众所周知,市政府是铁饭碗里面的铁饭碗,一旦进来一辈子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而且生病了住院了退休了国家都管,而且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并没有个人绩效考核。

  比起来一些国企,市政府才是最严重的吃大锅饭的单位,具体来说,就是干与不干差不多,干多干少也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所有的干部都十分认真的工作,尤其是在那种可代替性比较强的岗位。

  踏入仕途,但有些人的目标,也不过图一份清闲体面的工作,不为发财,也不为升官。

  不过工作总要一步一步来。

  赵明山拿出一个名单,说道,“钱局长,吴局长,今天咱们要加个班,上门看望这些生病的员工。”

  这是他来到财务处早就想弄清楚的事情了,财务处共有职工五十四名,但实际到岗人员才四十五名,剩下这九人是请了长期病假的。

  九个人里,有两个年龄超过五十岁,或许是真的身体不好,但剩下的七个,都是年龄还不到四十岁。

  难道现在党政干部的身体素质都这么差了,三十来岁不能坚持正常上下班?

  钱建设看到这个名单心里突了一下,那上面也有他妻子的名字,不过因为他不说,几乎没有人知道。

  作为一个老干部,钱建设很明白该如何处理这种事儿,他干笑了几声说道,“赵局长,这个付美玲就不用去看了,她是我爱人。”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