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三公子
  “秦国致力于破解人身依附、取缔封地旧制、决通川防、修筑道路、消除边患、建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统一田畴等等天下生计作为。再加上秦国君臣上下同心,政风清廉,遵奉法度,乃泱泱大国所在!就连当时墨家几代锯子都严禁墨子干涉秦**政,因为秦王的雄才伟略恰恰实现了墨家一直追求的“兼爱”国度,只要天下统一了,战争就消除了,各国的百姓都是平等的,再没有纷争和战乱,只可惜,秦国的展已经出了嬴政最后的预想,瞬间的倒塌,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但秦国的功绩或许在几千年后,仍会被后世人记载传颂!”

  韩月姬以及其它墨徒想不到大姐对秦国如此推崇敬佩。

  春秋战国时代,世风刚健质朴,不尚空谈,求真务实,对国家大政的评判既直截了当,又坦荡非常,当时普遍现象是国有昏君暴政,则人才立即出走,民众立即反抗,或纷纷逃亡。这种刚健坦荡精神,既包括了对昏聩政治的毫不容让,也包括了对不同政见者的广阔包容,因之酿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政治奇观。

  秦始皇乃中华历史千古一帝,其功绩不可磨灭,尽管后期繁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奢侈靡烂的私欲,以及求长生不老药的空想,但他仍是千古一帝,古来多少圣明君王在晚期都会犯下错误,大多最后清醒过来及时改正,或者择贤君而立,故其弊端被后世继承者校正,而秦始皇既来不及自我校正,又来不及清醒善后,骤然撒手而去,留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巨大的颠覆性恶变。

  如果扶苏登基称帝,大秦或许不会灭亡!

  如果子婴能及时铲除赵高和胡亥,登基为帝,大秦或许也不会灭亡!

  一切太多的偶然聚集在一起,导致国力强盛的大秦倒塌了,只留下[暴秦]的蔑视称谓,它的功绩却鲜被当世人提及。

  墨兰一番感慨过后,随着车队向汾河上游的管涔山脉行去。

  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黄河。”

  汾河是晋地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沿途不少渔村和乡里见到行人,都好奇望来,充满戒备的样子,墨兰让几个墨徒到前面通报,她知道,这些渔村里潜伏着不少卫国的精锐士卒,平时打渔为生,实则卫国卸甲战士。

  不一会,有一队骑兵随着几位墨徒赶回来,迎接墨宗人的到来。

  众人进入了山脉之中,顺着溪水沿岸奔行数里,里面岔道奇多,却不见任何出谷之口,若是无人领路,还真不知从何处出去,骑兵带路绕走山道,又行出数里,来到一处峡谷口。

  此处两边山峰壁立,仰望碧天,惟余一线之遥,溪水深过丈许,湍急汇流淌入谷中,山青水秀,深谷极尽清幽郁色,这时墨家的人便听到里面哗啦啦的瀑布声,以及千军万马的训练声,深山幽谷居然别有洞天。

  穿过峡谷屏蔽,前面豁然开朗,宽阔的校场,方圆数百丈,校场上站满不少方阵,在训练着刀枪剑戟,搏击之法、射术等,足有一两万多人。服侍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校场四周山脉围拢,悬崖峭壁,瀑布飞泻,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与适才峭壁嶙峋自是天壤之别,在悬崖之上,有各种名哨暗岗,防御森严,方圆的百姓全部是卫国后裔子民,不是的都神秘消失了。

  此时正值晌午,阳光映射谷中,映得草嫩花艳,清香扑来,怡然神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