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王军对此也没有什么多的话说。

  “你家里还好吧?”

  吴成问。

  “还好。不过,比你也强不了多少,我和我****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千来块钱。”

  王军轻轻笑了一下,说。

  “那你的压力也很大啊,小孩在国外上学可要不少钱啊。”

  吴成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对自费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是很清楚的。

  王军叹了口气,说:“怎么**呢,如今就一个小孩,就是我们自己苦点也得要先满足她啊,小孩嘛,今后的路还长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吴成点了点头说。

  王军给吴成递了支“大中华”香烟,转了个话题:“吴晶想做什么工作呢?”

  吴晶羞涩地笑着,不回答。吴成看了女儿一眼,说:“我是想让她进个比较正规的单位,可我跑了两个月,找了不少人,都没个结果。唉,现在没有关系**点事真难啊,我们一去,人家就说单位早超员了,名牌大学毕业生都进不了呢。”

  王书记点了点头,说:“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

  “可有关系的还不是照样往里进?”

  吴成一想起这些天为女儿找工作而遇到的冷眼就有些激动。

  “老同学,别生气,现在社会就这个样。”

  王军自然对如今的社会很了解,对吴成所说的事没有什么新鲜感。

  “我说呀,这事上面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要说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凭自己的本事找工作,大方向也是对的,这是改革。可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也应该跟上呀。”

  吴成说。

  “什么方面?说说看?”

  王军说着说着,话就有点儿官味了。

  “我以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可这两个月为我吴晶找工作,才知道这形势变化真大。”

  吴成摇了摇头。

  “具体说说嘛,让我听听。”

  王军说。

  “开始我就去了县发电厂。这个厂比较大,有自己的电视台,我吴晶是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当时这个厂也正在招聘毕业生,可我去了,人事科连我吴晶的资料都不看。”

  吴成说。

  “发电厂现在是好单位,一般的人可能是难进。”

  王军说。

  “那几天厂里搞招聘,我一直在那儿转,对这个厂有了个详细了解。有的说现在我们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多了,人才过剩了,我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吴成气鼓鼓地说。

  “这几年国家高校扩招,毕业生也是多了点。”

  王军毕竟是县长,说话与媒体上的宣传基本一致。

  “多什么?那么大一个厂的技术科,科长副科长全是中专生,其他技术人员也一样,大多数都是些干部子弟,脱产培训几天,再搞个函授大专****,时间一到,就评上了工程师。仅有的两个正规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由于没什么关系,都在下面车间。厂里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