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年内能成功培育出来,那也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了。

  “菀菀,我们先回家。”顾君瑜高兴道,拉着陆沉菀就往回走。

  陆沉菀:……安王是不是激动得过了头?

  没想到还没有到庄子,就遇上了匆匆寻找他们的刘大。

  “王爷,王妃,终于找到你们了!”刘大气喘吁吁道。

  顾君瑜:“什么事?”

  刘大算是这些仆人中最会处事的,也有头脑,不会无缘无故跑过来找他们。

  刘大:“京城有人送圣旨来了!叫您回去接旨,听说是皇上让你回京,恭喜王爷!”

  第22章 一更

  天气又闷又热, 黄昏时起了大风,吹得庭院呼呼作响。

  宣圣谕的官员萧牧已走,顾君瑜站在窗前, 看着翻飞的落叶,陷入了一片沉思中。

  他继承着安王的记忆, 又事先读过原小说部分剧情,知道皇上对废太子很不一般,也曾想过皇上有朝一日会召他回京。

  但他没想到,这道圣旨来得这么快。

  在这种时候回京,还真说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

  圣旨上说要他回去献仙书, 教百姓稼穑, 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皇上找的借口。

  皇上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极为复杂, 他有着君王的城府与无情, 但也有普通人的人性面。

  而这一点人性便体现在他对安王的父子之情上,跟所有舐犊情深的老父亲一样,他对自己亲自养大的嫡长子寄予厚望、关切又包容。

  这一份偏爱,也正是给太子招来杀身之祸的重要诱因。

  如今安王身上背负造反罪名,羽翼被剪,即使有皇上袒护, 回到京中处境也未必好过。

  说到这里, 就不得不提太子“造反”之事。

  太子大婚之夜,亲信来禀景王欲逼宫,劝太子赶紧率兵围剿,以免促成大错。

  太子连洞房都没进就匆匆离开,集结禁卫军前往皇宫,此去便落入景王的圈套。

  景王身边无一兵一卒,太子率大军在宫门前, 在常人看来是谁造反,昭然若揭。

  太子有口莫辩,而景王早就在太子身边就安排了卧底,太子的“亲信”一口咬定是太子指使,“人证物证”皆在,皇上才不得不将太子废除,流放黔州。

  其实皇上并不相信太子会造反,毕竟这天下之主迟早是太子的,太子性格恭顺,不至于这么糊涂。

  只是形势所逼,皇上若不重罚太子,难以平景王、汪太师之流的怨气。

  景王依靠着母族汪氏,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利,已对皇权形成了莫大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回京,顾君瑜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踏入鬼门关。

  不过景王若真要杀他,他在黔州和在京城大概也没什么区别,可能黔州更容易得手。

  毕竟符阳县这个小地方死个人太正常了,天高皇帝远,他是怎么死的,还不全靠别人一张嘴。

  安王府的火灾便是最好证明。

  另外还有一个来自几身的原因,顾君瑜终究不是真正的安王,与皇上相处起来只怕容易露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