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终线
/>
听见这好生突兀地一句话,赵老太太惊奇地问道:“儿啊,这是怎么了?”
“娘。”赵引弓随口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地直奔柜橱而去,“砰”一声劈手拉开柜门。赵通判把他眼前看见的东西统统抓出来。一把一把地往床上扔:“东虏已经到宁远堡前了,宁前道袁大人已经下令戒严。堡内许进不许出。命令刚刚才到了儿子那里,说是北门、西门已经关闭了,东门还会开到日落,觉华官员的家属今天还可以到宁远堡去,儿子不是在宁远有套房子么?娘您先和小妹去那里住几天。”
别看天气这么冷,刚才一路狂奔回家,赵引弓早已湿透衣襟,现在被家里的人一问,他全身上下更是汗流如注,额头上的汗水一直留到眼里。赵引弓急得连擦一擦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胡乱用袖子往脸上一抹就去抱箱子:“小妹你别站在那里光看着,快过来帮帮忙。”
一通鸡飞狗跳后,赵引弓半搀半拖地把老娘推上了马车,又窜回屋里催小妹和两个丫环抓紧时间走人,自己则又跑回卧室,把墙上挂着的宝剑拿了下来。等赵小妹和两个丫环挽着大包小包走出家门的时候,看见赵引弓正手忙脚乱地把腰上地玉佩取了下来,然后把宝剑紧紧系了上去,还使劲打了一个死结。
“快走,快走。”赵引弓一把揪住妹妹,就要把她往马车上塞。
“等等,”赵小妹挣扎起来,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姐,就着急地问大哥道:“阿姊呢?她有没有马车?是不是要去她家接她?”
“唉,不用了,我回家前去过妹夫家了……”赵引弓的大妹夫家就住在衙门旁边,但赵大姑娘却死活不愿意离开丈夫去宁远堡避难,那年轻女人一直觉得他们的夫妻关系已经称得上是岌岌可危,婚姻能维持到现在这个地步,主要是靠大哥的面子。
根据大明婚姻法,没有子嗣已经符合了“七出”中的一条,赵大姑娘深为自己没有孩子而痛苦,所以就希望借助这次机会捞一个“五不去”,只要能符合五不去。那么她丈夫以后就不能要求离婚了。她地大哥和丈夫都认为坚守觉华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她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坚持要求留在丈夫身边。赵引弓听了之后一方面认为妹妹有这个志向很可贵,另一方面也确实不认为觉华会有太大地危险,也就不劝说她去宁远躲避了。
解释完毕以后,赵引弓又安慰马车里不安的母亲:“娘,您老就放心吧。觉华这里有四个营的关宁军,其实也是万无一失。”
“儿啊。那你为什么要娘走?娘不想走,就想呆在自己家里。”赵老太太满脸都是担忧,说着话就想从马车里下来,赵引弓和他妹妹连忙把老人家扶住了,说什么也不让她下车。
“娘,您老去了宁远,大哥才好后顾无忧啊。”赵小妹好说歹说。总算又把母亲劝住了,她也跟着跳上后面的马车关上了门,然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大哥,送娘一程吧。”
赵引弓闻言爽快地回答了一声:“好。”然后催促车夫开始赶路,他右手把着车窗,缓步跟在马车旁,左手扶在了剑柄上。
赵老太太双手紧紧握住儿子放在车窗上的手,轻声埋怨了一句:“袁大人为什么不让大伙儿都撤到宁远城里去呢?哎呀。这也真是的。”
督粮通判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但也知道母亲是关心则乱,于是就回答道:“娘,袁大人也是来不及了嘛,这觉华岛上万多军户、商人,还有四营的官兵。怎么来得及一口气都进去。再说,岛上还有八万余石地粮食,十万多匹布和五十万银两,这些都是国家所有,更是民脂民膏,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赵引弓自认为是觉�
“娘。”赵引弓随口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地直奔柜橱而去,“砰”一声劈手拉开柜门。赵通判把他眼前看见的东西统统抓出来。一把一把地往床上扔:“东虏已经到宁远堡前了,宁前道袁大人已经下令戒严。堡内许进不许出。命令刚刚才到了儿子那里,说是北门、西门已经关闭了,东门还会开到日落,觉华官员的家属今天还可以到宁远堡去,儿子不是在宁远有套房子么?娘您先和小妹去那里住几天。”
别看天气这么冷,刚才一路狂奔回家,赵引弓早已湿透衣襟,现在被家里的人一问,他全身上下更是汗流如注,额头上的汗水一直留到眼里。赵引弓急得连擦一擦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胡乱用袖子往脸上一抹就去抱箱子:“小妹你别站在那里光看着,快过来帮帮忙。”
一通鸡飞狗跳后,赵引弓半搀半拖地把老娘推上了马车,又窜回屋里催小妹和两个丫环抓紧时间走人,自己则又跑回卧室,把墙上挂着的宝剑拿了下来。等赵小妹和两个丫环挽着大包小包走出家门的时候,看见赵引弓正手忙脚乱地把腰上地玉佩取了下来,然后把宝剑紧紧系了上去,还使劲打了一个死结。
“快走,快走。”赵引弓一把揪住妹妹,就要把她往马车上塞。
“等等,”赵小妹挣扎起来,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姐,就着急地问大哥道:“阿姊呢?她有没有马车?是不是要去她家接她?”
“唉,不用了,我回家前去过妹夫家了……”赵引弓的大妹夫家就住在衙门旁边,但赵大姑娘却死活不愿意离开丈夫去宁远堡避难,那年轻女人一直觉得他们的夫妻关系已经称得上是岌岌可危,婚姻能维持到现在这个地步,主要是靠大哥的面子。
根据大明婚姻法,没有子嗣已经符合了“七出”中的一条,赵大姑娘深为自己没有孩子而痛苦,所以就希望借助这次机会捞一个“五不去”,只要能符合五不去。那么她丈夫以后就不能要求离婚了。她地大哥和丈夫都认为坚守觉华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她也不是特别紧张,就坚持要求留在丈夫身边。赵引弓听了之后一方面认为妹妹有这个志向很可贵,另一方面也确实不认为觉华会有太大地危险,也就不劝说她去宁远躲避了。
解释完毕以后,赵引弓又安慰马车里不安的母亲:“娘,您老就放心吧。觉华这里有四个营的关宁军,其实也是万无一失。”
“儿啊。那你为什么要娘走?娘不想走,就想呆在自己家里。”赵老太太满脸都是担忧,说着话就想从马车里下来,赵引弓和他妹妹连忙把老人家扶住了,说什么也不让她下车。
“娘,您老去了宁远,大哥才好后顾无忧啊。”赵小妹好说歹说。总算又把母亲劝住了,她也跟着跳上后面的马车关上了门,然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大哥,送娘一程吧。”
赵引弓闻言爽快地回答了一声:“好。”然后催促车夫开始赶路,他右手把着车窗,缓步跟在马车旁,左手扶在了剑柄上。
赵老太太双手紧紧握住儿子放在车窗上的手,轻声埋怨了一句:“袁大人为什么不让大伙儿都撤到宁远城里去呢?哎呀。这也真是的。”
督粮通判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但也知道母亲是关心则乱,于是就回答道:“娘,袁大人也是来不及了嘛,这觉华岛上万多军户、商人,还有四营的官兵。怎么来得及一口气都进去。再说,岛上还有八万余石地粮食,十万多匹布和五十万银两,这些都是国家所有,更是民脂民膏,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赵引弓自认为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