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柴颐之死
  齐墨看着气的涨红了脸的齐砚,温声道:“卫大儒是和湛非鱼一起走的,这些年多少读书人登门拜访,卫大儒都是避而不见,可湛非鱼不但进了卫家大门,还能说服卫大儒去南宣府,甚至把无书楼都搬过去了。”</p>

  其实外面也有传言,卫大儒要把名下所有产业都给湛非鱼,只是她没答应。</p>

  “那就是个老糊涂!”齐砚梗着脖子回了一句,没有忘记三年前他也曾登门拜访,却被拒之门外。</p>

  齐同知冷眼看着冥顽不灵的小儿子,“不单单是卫大儒,祝昌运也跟着去了南宣府,估计要等院试才回丰州,不出意外,祝昌运必定能通过院试,三年后便是乡试,科举出仕也只是时间问题。”</p>

  锦上添花不算什么,可湛非鱼对祝昌运却是雪中送炭,有这份恩情在,祝昌运日后对湛非鱼必定是鼎力相助。</p>

  不等齐砚反驳,齐同知接着道:“齐桁也要记下湛非鱼这救命之恩,齐砚,你且说说看,日后你若遭遇危险,会有几人能为你赴汤蹈火?”</p>

  “我……”齐砚张了张嘴,可他心底明白往日那些朋友,虽不能说是狐朋狗友,却也是因为利益相交,让他们两肋插刀绝不可能。</p>

  齐墨沉思了半晌,看向齐大人道:“刘和锋不说,章知府还有上泗县令陈渭彬和湛非鱼也是关系密切,章知府的岳家孔家同样如此。”</p>

  看齐砚一脸的不解,齐墨解释道:“柴颐身边的一个妾室,曾经想嫁给章知府,而章夫人出自孔家……”</p>

  章知府借着顾学士的势在南宣府站稳了脚,而黄俪算计章夫人,却是湛非鱼解决的,章夫人记下这个人情,就代表孔家记下了,但凡是个读书人都知道孔家在文人中的地位。</p>

  “小姑娘如今只是个童生,再过十年,未来可期。”齐同知忍不住的感慨,可惜这小姑娘不是齐家人,而齐家也没出色的后辈能联姻,好在齐桁和湛非鱼是同年。</p>

  道理已经掰碎了,即便不愿意承认,可齐砚却也知道湛非鱼不仅仅是靠顾学士,她的确有几分本事。</p>

  见小儿子总算不是一身刺了,齐同知这才给长子解惑,“湛非鱼不追查到底,张通判不说,丰州其他家族是不是要记下这个人情?”</p>

  “丰州在孟知州的管辖之下,这事要是闹大了,传到京城,院试在即,童生被绑架,一个治理无方的名头压下来,孟知州的仕途也就这般了。”</p>

  孟知州不能升迁,肯定要记恨湛非鱼。</p>

  丰州这些家族,各家参与的小辈轻则被打板子,重则是牢狱之灾,若是纨绔子弟也就罢了,偏偏去聚文斋参加文会的有一半是读书人,断人前途如同杀人父母,这个仇就结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