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仝府大乱
�至此,该如何解决?”</p>

  仝旭此刻也怨恨的看向哽咽抽泣的孙氏,自己的前途就毁在这个无知妇人手中了!</p>

  “来人,把孙氏拖下去关到柴房里!”仝同知冷声下令,眼中不见半点情谊,没有将人杀了,是因为事情还没有解决,只待日后再清算。</p>

  被门外进来的小厮抓住了胳膊,孙氏剧烈的挣扎起来,悲切又惊恐的哭喊,“老爷,不要啊……老爷,看在我给你生了三个儿子的份上……”</p>

  可惜,哭喊声渐渐远去,正厅又一次恢复了安静。</p>

  片刻后,俞夫人匆匆上了马车离开仝府往娘家俞家赶了去,虽然俞家式微,可朝中还有一个从三品的堂伯。</p>

  仝旭也在一个时辰后,带着人快马加鞭的离开了,看方向正是上泗县。</p>

  ……</p>

  傍晚时分,日头依旧高悬在西边,三三两两的学生从县学离开,而住在县学的学生则往膳堂方向走了去。</p>

  “回夫子,子奚不为政?这个题目之前曾经写过。”湛非鱼解释了一句,自己的制艺文堪堪入门,这一次速度快不过是因为之前写过。</p>

  窦夫子看完全篇后没有如林夫子那般分析如何破题、承题,而是讲解历史背景,“鲁定公时季氏擅权,阳虎作乱,孔圣人不肯出仕理国政,这才有此言。”</p>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p>

  湛非鱼笑了起来,孔圣人不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借《周书》上关于孝道的言论来说不去当官任职,也可以为政。</p>

  看湛非鱼似乎明白了,窦夫子继续往深处分析,“此题的要旨在于要阐发孔圣人难以明言的不仕之意,只能以《周书·君陈》篇中的话做托词,你日后不管遇到何种题目,是认同的或者反对的,切忌不可犯了忌讳。”</p>

  窦夫子担心湛非鱼年纪小,年轻气盛的直抒胸臆,却忘记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则不能说,便举例道:“前朝大才子蔡廷松,院试、乡试皆是头名,若是会试再为魁首,便是三元及第,会试的策问题乃闵帝所出,可惜蔡廷松犯了忌讳。”</p>

  湛非鱼在文兴书斋看了不少书,倒也知道这事,“闵帝重农抑商,而蔡廷松的策问题却言明商贾的重要,甚至提议闵帝提高商贾地位。”</p>

  “你看过蔡廷松的策问?”窦夫子有几分诧异了,因为是前朝的事,所以县学并没有收录蔡廷松的文章,倒是有一本他的诗集。</p>

  湛非鱼点点头,“他在策问里写道: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上下相恤,有无相通,民病则求之官,国病则资诸民。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p>

  闵帝虽昏庸,却不是弑杀之人,可惜蔡廷松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顶撞帝王,这才被拖出去砍了脑袋,而这篇让他丧命的策问也不知怎么就传了出来。</p>

  “谨言慎行便是这个道理。”话音一顿,窦夫子目光复杂的看向湛非鱼,想到她当日拿刀架孙福脖子上的一幕。</p>

  心虚的笑了起来,湛非鱼赶忙转移话题,“孔圣人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他当时为鲁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