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志愿者(上)
边打上几年工,然后攒一笔钱回家做点儿生意。
这一去,他们整整十年没有回家。每年定时给家里打钱,跟孩子通通电话。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孩子高中毕业。他们跟孩子见面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在两个孩子受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两个孩子报考的都是北方一所大学。
杨村长讲到这里的时候,许风根本没有听出来这个故事到底什么意思。坐在旁边的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却哭了,他哭的很伤心,似乎这个故事勾起了他的伤心事。
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北方一所大学,并且以本市文理科状元的成绩获得学费全免的待遇。但是直到两个孩子去了学校之后才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根本不在那里。
在他们上中学时候,老两口相继病倒了。他们不想连累两个孩子,更不想连累自己的儿子儿媳。所以他们悄悄的离开了家,带着干粮却了北方。他们走的时候告诉两个孩子,如果有一天他们想爷爷奶奶了。就看看北方的天空,他们就在那里注视着他们俩。
杨村长说到这里早已是老泪纵横,哽咽的说道:“你说可笑不可笑,他们根本就不是两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只是逃荒到了我们这里。刚结婚的小两口不想要孩子了,就把两个孩子丢给了他们。直到老两口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们都还惦记着两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很多人擦拭着自己的眼眶。他们终于听懂了这个故事,它不是一个笑话,却更像一个笑话。年轻的亲生父母抛弃了孩子,一对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老年夫妇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只可惜他们没有等到孩子成才的那一天,但是没有人不为他们所感动。
杨村长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小房子,开口说道:“看见那个了吗?那是我们村子所有村民修的,是留给那两位好心人的。已经十几年了,就算修路都是绕过那座房子。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众人摇了摇头,一个本村的中年妇女说道:“那是因为他们养大的那两个孩子,如果不是那两个好心人,他们俩也不会有今天成就。”
中年妇女这么一说,就更让人感到好奇了。当年的两个孩子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能让他们这些人如此钦佩。
杨村长带着许风一行人来到村口,那是一栋特别漂亮的房子。三层小楼后面有个很大的院子,和旁边这些平房看起来格格不入。大门上写着一行大字“杨村第一小学”
杨村长无比骄傲的说道:“这所学校的房子是我们村最好的,里面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只要是我们村的孩子,都可以去这所学校上学。进这所学校的学生,只要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免费享受一切娱乐设施。”
听杨村长说了这么多,许风终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看到眼前这所漂亮的学校,不用说也应该能猜到,这一定就是当年那两个孩子建造的。看到杨村长无比骄傲的神色,就不难猜出那两个孩子现在一定很有出息。
杨村属于大树乡,而大树乡有上百个自然村,像杨村这样的学校全镇不超多十所。并不是出资的人没钱建造更多这样的学校,而是出资的人的想法跟别人不同。就像这十所学校的入学标准一样。
新生入学,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试,既可以享受全部娱乐设施,又可以享受免费三餐。但是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开始,每次的成绩都会跟平时的待遇挂钩,成绩不好的人就会有很多限制。比如很多玩具不能玩儿,很多好吃的不能吃之类的。
许风越来越佩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这一去,他们整整十年没有回家。每年定时给家里打钱,跟孩子通通电话。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孩子高中毕业。他们跟孩子见面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在两个孩子受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两个孩子报考的都是北方一所大学。
杨村长讲到这里的时候,许风根本没有听出来这个故事到底什么意思。坐在旁边的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却哭了,他哭的很伤心,似乎这个故事勾起了他的伤心事。
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北方一所大学,并且以本市文理科状元的成绩获得学费全免的待遇。但是直到两个孩子去了学校之后才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根本不在那里。
在他们上中学时候,老两口相继病倒了。他们不想连累两个孩子,更不想连累自己的儿子儿媳。所以他们悄悄的离开了家,带着干粮却了北方。他们走的时候告诉两个孩子,如果有一天他们想爷爷奶奶了。就看看北方的天空,他们就在那里注视着他们俩。
杨村长说到这里早已是老泪纵横,哽咽的说道:“你说可笑不可笑,他们根本就不是两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只是逃荒到了我们这里。刚结婚的小两口不想要孩子了,就把两个孩子丢给了他们。直到老两口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们都还惦记着两个孩子以后该怎么办。”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很多人擦拭着自己的眼眶。他们终于听懂了这个故事,它不是一个笑话,却更像一个笑话。年轻的亲生父母抛弃了孩子,一对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老年夫妇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只可惜他们没有等到孩子成才的那一天,但是没有人不为他们所感动。
杨村长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小房子,开口说道:“看见那个了吗?那是我们村子所有村民修的,是留给那两位好心人的。已经十几年了,就算修路都是绕过那座房子。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众人摇了摇头,一个本村的中年妇女说道:“那是因为他们养大的那两个孩子,如果不是那两个好心人,他们俩也不会有今天成就。”
中年妇女这么一说,就更让人感到好奇了。当年的两个孩子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能让他们这些人如此钦佩。
杨村长带着许风一行人来到村口,那是一栋特别漂亮的房子。三层小楼后面有个很大的院子,和旁边这些平房看起来格格不入。大门上写着一行大字“杨村第一小学”
杨村长无比骄傲的说道:“这所学校的房子是我们村最好的,里面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只要是我们村的孩子,都可以去这所学校上学。进这所学校的学生,只要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免费享受一切娱乐设施。”
听杨村长说了这么多,许风终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看到眼前这所漂亮的学校,不用说也应该能猜到,这一定就是当年那两个孩子建造的。看到杨村长无比骄傲的神色,就不难猜出那两个孩子现在一定很有出息。
杨村属于大树乡,而大树乡有上百个自然村,像杨村这样的学校全镇不超多十所。并不是出资的人没钱建造更多这样的学校,而是出资的人的想法跟别人不同。就像这十所学校的入学标准一样。
新生入学,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试,既可以享受全部娱乐设施,又可以享受免费三餐。但是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开始,每次的成绩都会跟平时的待遇挂钩,成绩不好的人就会有很多限制。比如很多玩具不能玩儿,很多好吃的不能吃之类的。
许风越来越佩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